、芮、岐、毕,吾西土也。”意思是夏朝时由于后稷对我们的功德,魏国、骀国、芮国、岐国、毕国,成为我们的西部领土。说明古芮国在夏商时就已经存在,而且方位也说得很清楚,在西部。北宋《广韵》记载:“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其后为齐、甫、申、吕、纪、许、向、芮。”很有可能,最早的芮国为姜姓,作为商朝的遗留方国,当时已经成为周朝诸侯。但不知为何,后来武王或成王时期又另外分封了一个姬姓芮国,当然,也有可能这时姜姓芮国已不存在,成王早期发生过“三监之乱”,不知道是不是牵累到了姜姓芮国,因而姜姓芮国被灭,然后封给周室姬姓。不过,这是猜测,也不排除同时存在两个不同姓氏的芮国的可能。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章节目录:《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其中《尚书·周书》记载:
巢伯来朝,殷之诸侯。伯,爵也。南方远国。武王克商,慕义来朝。
○巢,仕交反,徐吕交反。芮伯作《旅巢命》。芮伯,周同姓,圻内之国,为卿大夫。陈威德以命巢。亡。
○芮,如锐反。圻音祁。[疏]“巢伯”至“巢命”。
○正义曰:“巢伯”,国爵之君,南方远国也。以武王克商,乃慕义来朝。王之卿大夫有芮伯者,陈王威德以命巢君。史叙其事,作《旅巢命》之篇。
○传“殷之”至“来朝”。
○正义曰:武王克商,即来受周之王命,知是“殷之诸侯”。“伯”是爵也。《仲虺之诰》云“成汤放桀于南巢”,或此“巢”是也,故先儒相传皆以为南方之国。今闻武王克商,慕义而来朝也。郑玄以为“南方世一见者”。孔以夷狄之爵不过子,此君伯爵,夷夏未明,故直言“远国”也。
○传“芮伯”至“巢亡”。
○正义曰:《世本》云“芮伯,姬姓”,是“周同姓”也。杜预云:“芮,冯翊临晋县芮乡是也。”知是“圻内之国”者,芮伯在朝作命,必是王臣。不得其官,故“卿”与“大夫”并言之。“旅”训为陈,陈王威德以命巢。
《周书》的《旅巢命》只有《序》无正文。《周书序》:“芮伯稽古作训纳王于善。暨执政小臣咸省厥躬作《芮良夫》。”上文说得是周武王时,南方的巢伯觐见周王,命芮伯作《旅巢命》。《旅巢命》编在《周书》成王向芮公托以顾命大事康王向芮伯等发布诰词反映了芮人在西周武、成、康王时期的地位和影响。《序》:“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旅巢命》是周武王赞美巢伯的诰命。《旅巢命》是古代一种咏赞讴歌的形式,类似《诗经》的“颂”,没有一定地位的大臣,是没有资格作这种赞美诗的。
吴闿生《诗义会通》:“今考诗明言‘天降丧乱,灭我立王’,必非无故而为此危悚之词,其为厉王流彘后作甚明。其时天下已乱,芮伯盖忧乱亡之至,而追源祸本,作为此诗。”此芮伯即芮良夫。芮良夫擅长诗歌,故作《桑柔》,用诗歌体。在擅长作诗这一点上,简文所反映的芮良夫和文献所反映的芮良夫也是高度一致的。《大雅·桑柔》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大雅》有《桑柔》篇,《诗序》:“《桑柔》,芮伯刺厉王也。”这是一首反复劝谏君王要安民保民的长诗,相传为周大夫芮良夫因谴责周厉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陈述救国之道而作,诗中显示出一种沉郁和忧伤的情调。全诗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八章每章六句,语言朴直而多变化,运用了比喻、反诘、衬托、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显示出诗人高超的文字操纵能力: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于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