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如履薄冰 > 第232章 哑子做梦,引蛇出洞

第232章 哑子做梦,引蛇出洞

能藏着掖着,换人、变股,一切相关都得摆到明面上,否则即便是朕,也不能按下猜忌之心,生怕你们谁磨砺出了本事,暗中把持商行。/秒/蟑^踕/暁¨税?枉_ .追?醉~薪¢漳/截\”

“其三,每次海贸具体货物,除了禁品申明以外,还有一条,不要只顾着自己赚钱,净弄些珠宝首饰回来,在显贵之间圈地自娱。若不想着惠及小民,朕怎么跟那些整天喊着‘无益国事’的儒生说情?”

“其四,涉及到护航的兵甲火器,要与兵部报备,出海靠岸,更得严加盘查。”

“另外,采买缴获的火器,首要交工部研造……”

皇帝的条条框框足足絮絮叨叨了一盏茶的时间。

好在还未变成支柱产业的海贸,此时也没底气讨价还价。

皇亲勋臣们并不介意跪着把钱赚了,无不是洗耳恭听,点头如捣蒜:“陛下提点,臣等谨记!”

朱翊钧笑了笑,这些亲戚们也不知道听没听懂,就提点提点的。

他不是乱说,是有备而来。

这些条条框框,除了引导海贸良性生长之外,几乎是为拆分重组,以及收归国有量身定做的。

与藩王宗产一样,海贸商行在创业初期开始,便要受到户部、内廷、宗人府这些官僚机构的监督。

等到生意做大,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方向上的监督,逐渐就会变成业务上的指导——临时的差遣,在多年惯例后,自然而然就会演化出专业的衙署,名字叫什么不重要,但职司上必然会带有“监督国有资产”的底色。

在积累航海技术、整合核心资产、剥离勋贵的原始股份、官督商办等一些列业务指导之后,一个受控的“大明朝旧港宣慰司商行”才能在马六甲海峡拔地而起。

当然,朱翊钧也不是什么刻薄的皇帝。

蛋糕做大这期间,这些皇亲勋臣们能赚到多少浮财,都是功劳的兑现。

想到这里,朱翊钧忍不住感慨道:“唉,也就诸卿是朕的家臣亲戚,情同手足,朕才半点好处没有,白白为你们忙前忙后。”

御阶下的勋贵们面面相觑。

他们哪里懂皇帝卖乖的恶趣味,只当是讨要好处来了。

众人看向宁安大长公主,后者连忙出面表态:“陛下,妾自是为太后准备了干股!”

内廷不分家,当然是孝敬皇帝的委婉说法。

朱翊钧闻言一乐,随即摆了摆手:“算了,不要给外朝递把柄了。”

给外朝的科道知道了,又得说皇帝贪婪敛财了。

皇帝的思绪可以随意发散,皇亲勋贵们就不得不多想了。

这是孝敬的方式太粗暴,让皇帝心生不满啊!

平江伯世子陈胤兆突然出列:“陛下,太后母仪天下,理当看不上腌臜之物,臣以为,不妨以太后的名义,捐修一所海事学校。”

朱翊钧闻言,反而一愣。

这是勋贵能想出来的好主意?

这可比分干股漂亮多了,不仅可以对内廷“贿之以名”,又能切实为自家商行培养人手,肥水不流外人田。

尤其招收盲流,教读书写字,授一技之长这等善事,拿去外朝说,阻力都能小几分。

哪怕是王锡爵板着的脸,都得舒缓开来——修学校是永远的正确,即便是再十恶不赦的人,只要捐修几所学校,那都得是“尚余一丝人性”。

简直是多赢!

朱翊钧不由对陈家子多打量了几眼,整日跟李诚铭厮混还是学到好的。

他摇头失笑,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便兴修学校罢,不过就不要以太后的名义了,否则出了海难,反而害老人家茶饭不思。”

“凡事必有初,海贸既自‘隆庆开海’而始,便挂在皇考的名下罢。”

一锤定音,咸皆拜服。

“两朝开海,父子同心,如此佳话必能流传后世!”

享受惯了儒生的马屁,对这些勋贵的直球着实无感,朱翊钧只听到一半就连连摆手赶人。

皇亲勋贵们达到了目的,恭谨下拜再三,心满意足地跟着小太监转身离了殿。

承光殿内终于难得清静了片刻。

朱翊钧从御座上站起身,双手撑在后腰,缓缓拾级而下。

“几时了?”

朱翊钧在御座上硬坐了一早上,只觉漫长无比,怎么还没开饭?

李进伺候皇帝左右多年,也是摸透了习性,看了一眼时辰后躬身答道:“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