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我在大明当帝师 > 第61章 朱元璋看见了义军的变化

第61章 朱元璋看见了义军的变化

“任公说的是。”

砰!

而任谦德回来就忍不住把一花瓶摔在了地上。

任谦德说了一句。

郭景祥和李梦庚皆吓得话都说不出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

故而,义军也都对朱元璋越发敬重,也在见到朱元璋后很是有礼起来,乃至有人开始对朱元璋有些讨好与献媚,称赞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富有智慧,那么动听。

这才是被官绅儒户们真正垄断的人才。

朱元璋因此能够感觉到滁州城的那种勃勃生机。

朱元璋也明显能感受到义军兄弟似乎更加愿意听他的训话,如果他拍了谁的肩膀一下,跟谁主动打了招呼,谁就会开始喜滋滋地搔头,然后炫耀似地将这件事告诉给其他人,而如果他因为思索没有注意到谁,乃至没有因此回应谁的礼貌性招呼,谁也因此开始有些觉得自己被冷落,进而面色寡欢起来。

任谦德道。

“这个。”

正巧也来这里的章诚听见他这么说,便主动说道:“那伱现在给我念一段你写过的小曲儿,或者现场编一个给我听听,要跟讽刺胡元暴政害民有关的,要让百姓听后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胡元有多可恶的。”

任谦德说道。

任谦德见此闭眼道:“都到这个时候了,你们还舍不得那点利!就算不施恩佃仆奴婢,也要施恩穷困族人吧,不然你们真想到时候身边连个能值得相信的人都没有吗?”

“我家是匠户,会造车。”

“好!”

……

再加上,大量寒士通过给义军干活得到了粮食,使得义军赈济饥民与收养婴幼被他们主动或被动地大量宣传,也就使得百姓对义军也是越来越欢迎,连带着他这个朱将军也深受百姓爱戴,许多乡老百姓见了他已经开始巴结奉承他。

不过,舒安国担心因为自己学识水平有限,出身又过于贫寒,而不被这些义军重视,或者直接不要。

舒安国拱手称是。

任谦德则接着又说道:“另外,他们现在做了这么多得民心的举措,我们这些缙绅不跟着做就会失去民心的,所以我们也得跟着做,跟着养济孤幼、赈济流民,乃至降低一些租子。”

“且别说这些了。”

“我们也不是舍不得,只是怕底下的人觉得我们是怕了贼兵,损了我们自己的威信。”

舒安国没多久就念了起来,然后对章诚问道:“小生现编的,还请州牧老爷批评。”

“上位说的是。”

接着。

同有很多寒士主动来报名参加考选外,应募要加入义军当兵的民壮也有很多。

章诚听后笑了起来,心想这元代果然擅长写小曲儿讽刺官府的人多。

张冕笑着回了一句,就说起自己的担忧来:“只是这样发下去,又收养那么多婴幼孤儿,再多粮食也早晚会吃不消。”

任谦德这里则先坐了回去,拧着眉头,道:“现在议事。”

但朱元璋也因此越发意识到军饷制度与保障足够的粮食收入是有多么重要,多么有意义。

李梦庚道:“我觉得我们自己加入进去比较妥当,这样族人才会服气,他们也才更容易相信我们。”

两人皆颔首。

因为章诚直接动员寒士,所以如今来知州衙门报名参考的寒士非常多。

李梦庚点了点头。

朱元璋看着因要加入义军而排着长龙的民壮,很是高兴,而对身边的张冕说:“咱都没想到滁州城会钻出来这么多民壮,可见这发军饷和施仁政于百姓的确有大用处。”

“我家是医户,我尤擅外科。”

任谦德和郭景祥皆点了点头。

同时。

“既然他们在开始争民心,那我们就得多下注,该派些子弟过去,或者我们亲自去。”

元代时已经开始将百姓按职业划分户籍,所以,这个时代已经有匠户、医户之称,也就有这类户籍出身的子弟在这时请求章诚对自己也特别录用为官。

所以,朱元璋便在这时说道:“我们去见章先生,把这里交给徐达。”

于是,朱元璋就来了章诚这里,问着章诚:“咱们何时开始清丈田亩收税,增加税粮收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