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我在大明当帝师 > 第61章 朱元璋看见了义军的变化

第61章 朱元璋看见了义军的变化

第61章 朱元璋看见了义军的变化

任谦德干笑着点首,然后说道:“接下来,对下人都好点吧。”

“这是怎么讲?”

郭景祥不由得问了一句。

李梦庚道:“这还用问吗,照着他们这么把贱民当人的做法,如果下人被主家欺压的太狠,迟早会发生奴变的!”

朱元璋也注意到市井百姓的变化,因为军饷的发放,使得士兵购买力增加,导致滁州城的百姓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也就导致市场更加繁荣,藏于乡下或山间的百姓也陆陆续续回了城里。

章诚点头说道。

舒安国这里大为惊喜,忙作揖,大声称是。

“没错!”

砰!

郭景祥只是一掌拍在桌上,然后忍不住切齿说:“皆怪这股贼兵比官军还官军,让我等还得想法子解释为何之前不赈济。”

以前大家靠抢掠官府地主钱粮为生的时候,许多义军没觉着是朱元璋这个总管养着他们,反而觉得是他们在通过抢掠的方式养他这个总管,但现在朱元璋通过发粮饷的方式,则让义军开始有种朱元璋在养他们的感觉。

他希望义军可以一直这样,一直既对他敬重听话,也一直对百姓仁义知礼,而军民百姓也能一直这么拥护他。

他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舒安国选择参加义军,也不仅仅是因为父亲要他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他的儿子现在正被义军养着。

这让朱元璋非常有成就感。

“顺便也主动出面鼓励士子们去加入义军,表示我们也是被义军的仁义之举感动了,省得士民也觉得我们这些乡里望族不明事理。”

“加入进去就知道了。”

“以民为本者,必有大志。”

于是,三人就又回到了任谦德的宅邸里。

章诚为此大喜,自然是都答应了下来,且感叹果然民间还是不缺人才的,尤其不缺来自各类职业户籍的专业技术人才。

当然。

“我们要不要真让子弟们去参加他章先生的考选,要不要做点别的事,先回去再说吧。”

因为,他们的人,才拥有丰富的宗族与地方管理经验和在朝为官的经验。

“阎王只要我一条命勒,胡元要我全家命勒,你说我更恨阎王还是胡元勒?”

“我们现在就去做这些事吧。”

郭景祥问道:“他们能有什么大志,是要继续抄家还是屯田?”

朱文正点首道:“是的。”

因为他看见了义军在被发军饷后实实在在的变化。

章诚相信,只要给义军的官校和寒士们机会,他们也未尝不会在打江上的过程中积攒和总结出丰富的管理经验,进而锻炼出高超的管理水平。

而章诚就需要从义军和招到的寒士中培养和锻炼以及发现这类人才。

“具体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李梦庚答应了一声,就先说道:“他们既然这么把百姓当人看,那说明他们接下来肯定会在政策上有什么大略。”

“接下来。”

章诚说着就对朱文正吩咐说:“给他官印。”

但舒安国在排到自己,做好报名登记后,还是问起了负责招考报名的朱文正。

任谦德颔首回道。

“这个更好,只要家世清白,可以直接取用为官。”

两人皆颔首。

“我不会写表文,只会写信和一些小曲儿,你们义军真的也愿意用我这样的?”

李梦庚和郭景祥有些犹豫起来。

章诚就对舒安国道:“你不用考了,走特别通道,直接任拱卫司经历,负责内外宣教,官正八品,年俸加奖掖粮在十五石与二十石之间。”

只是因为告示上说不要求门第,不要求学识有限,报名参考后就可量才使用。

所以,舒安国还是选择来了这里。

后面的寒士见此也大为诧异,有大胆的忍不住喊道:“我会数理,虽是杂学,但是祖传的数理算筹,家父因此还在本县户房干过,我能请州牧老爷直接考问,走特别通道吗?”

对于章诚而言,他现在反而缺少的是能够统筹管理的人才。

李梦庚跟着点头:“没错,我们只有加入,才能知道他们要有何大政要实施,不然,他们贼兵不会这么舍得的把粮食给寒士百姓,而不是全部拿来扩充兵马。”

“正是这话。”

舒安国这时就奉父命来到了知州衙门,要报名参加义军。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