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入义军前就走南闯北、广交朋友的他知道这些儒士在这个时代的价值。 冯国用也明白朱元璋这样问的意思,便点首说:“倒是有一家世代读书的章姓人家,其祖上曾是宋臣,子弟未曾仕元,但只闻得该族人家大多已因去年那场大疫而没,与那位章恩人自述的家里境况倒也一致。” “此人大才!” 朱元璋也因此向冯国用确认一下,确认章诚有没有在撒谎,掩藏自己的身份。 ">

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我在大明当帝师 > 第2章 此人大才

第2章 此人大才

在加入义军前就走南闯北、广交朋友的他知道这些儒士在这个时代的价值。

冯国用也明白朱元璋这样问的意思,便点首说:“倒是有一家世代读书的章姓人家,其祖上曾是宋臣,子弟未曾仕元,但只闻得该族人家大多已因去年那场大疫而没,与那位章恩人自述的家里境况倒也一致。”

“此人大才!”

朱元璋也因此向冯国用确认一下,确认章诚有没有在撒谎,掩藏自己的身份。

朱元璋就抬头看了看浩瀚星空,望着一川银河,浓眉微拧,似在掂量这九个字的分量。

这是无法避免的。

这时。

朱元璋说后没多久,就停了手中的蒲扇,问着冯国用:“章诚所言九字箴言,你怎么看?”

而在元末起事的红巾军多是受明教思想影响才造的反,所以也多被当时的元廷统治者与承认元廷为正朔的儒士骂为妖贼。

此时,花云就是打粮回来。

“上位也还没睡?”

统治阶级多将起义百姓以贼寇相称,又因许多起义百姓是托于各种教而反,故而多又被称为妖贼,认为他们是受某种妖言蛊惑而成了贼寇。

朱元璋说后就道:“不知提出九字箴言的章诚是否也是如此看我们?伱说他是大才,但未必是咱的大才。”

这茅思忠哼了一声:“尔为儒士,何故从贼?”

茅思忠呵呵一笑,继续说了几句。

朱元璋听后颔首。

所以,冯国用作为这一带的读书人,对滁州、定远一带的读书人家是哪些人家也是很熟悉的。

“只说当今天下,群雄莫不急着称王,而群雄身边之人,莫不以劝主称王为第一要务,皆为的是早向天下人表明天命在此,而其余皆为寇也!”

话转回来。

这也是地主反感义军的根本原因。

虽然这个时代的义军并不是为了消灭地主才造反,但在造反的过程中也的确难以避免的会出现阶级间的矛盾和争斗。

当然,这跟朱元璋自己也颇有战略意识有关,不然他也不会愿意采纳冯国用的建议。

朱元璋落落寡欢地回了一句。

冯国用也算是朱元璋第一个招揽到的文人幕僚。

“可此人竟反而提议缓称王,可谓非一般人也,乃深谙韬略者!”

接着,朱元璋又问冯国用:“这一带真有什么姓章的乡宦?”

花云立即拱手称是。

花云作为朱元璋麾下将校,其任务之一就是往南向各处结寨自保的地主征粮,必要的时候会用武力攻打地主大寨,俘虏一些地主人口,掠得一些地主粮食。

“松绑!”

冯国用和弟弟冯胜本是定远妙山一带的地主子弟,带有若干民兵,结寨自保,在朱元璋南略滁州的路上,投附了朱元璋。

这时,花云带兵气喘吁吁地带着一干甲兵走了来,且押着一儒士。

朱元璋回了一句,然后看向冯国用笑道:“如同你一样,若非因我愿拿军粮济贵寨受饥兵民而感我有义才愿意追随,只怕也会同那些人一样视我为贼,宁死不附吧?”

冯国用不假思索地回道。

接着。

冯国用又道:“但下僚想告诉上位的是,他如果愿意,则罢;他如果不愿意,还请上位不要因其才而留他性命!当立即除掉!盖因此人实在是年少才高,一旦不为我们功臣,而为朝廷或他人做事的话,则必为我们大患!”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