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一边各自想着心事,一边来到学院的食堂、
食堂里需要自己去打饭,每个人的碗筷都放在专用的铁柜里,相比于权贵子弟的各种珍贵瓷碗,寒门士子的饭碗就简单得多。
学院很明显的分为两边,权贵于寒门,尽管课程安排、生活安排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身份的鸿沟依旧横亘在他们之间。
而他们也觉得理所当然,寒门士子看到权贵子弟过来打饭,纷纷避让。
赵世居有些不喜,认为这些人毫无心气,他结交之人并非都是权贵,但必定是有所长的。
相比之下,小学和初中这样的情况要少很多。
李啟安基本上并不怎么去看高中的学生,那里差不多等同于富弼的负责范围,那老头一看就是个老古董,几次接触中都暗戳戳阴扬他是妖道。
高中那批学子,也多是那些保守派的权贵子弟,未必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思来到学院的。
李啟安更加注重小学的教育,孩子更加单纯,容易接受新事物。
他上完课,来到食堂,拿着自己饭碗,排在了孩子们的后面。
“老师,你先。”排在前面的小孩也知谦让,不过也可能是压力太大。
李啟安笑了笑,想起自己曾经上学也是这样,老师排在后面,感觉自己时刻被盯着看,还不如排在老师后面。
“你们先吃,早点吃完午休。”
李啟安过来也是因为要维持秩序,教训几个插队的小学生,食堂乱哄哄的情况好了很多。
自家院子里的二十多个孩子当然也来到了这里,李啟安可以将他们打散,分布到各个班级,让他们多与外面的人交流。
放学后,他们依旧抱团在一起,来到食堂。
寿康不在其中,二丫理所当然成了领头羊。
“少爷?”
他们冲上前,其他人纷纷让开。
“排队。”李啟安呵斥。
他们低头,老老实实去后面排队。
看到李老师对自家人也这么严格,其他孩子更加不敢插队了。
等他们打到饭,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说着今日各自的见闻,周围的孩子也有些好奇的看着他们,几乎每个班都有院子里的孩子。
周围一些权贵的孩子,吃饭是不能说话的,吃饭大声一点都会被呵斥。
看到李老师对这方面并不严格,也开始小心翼翼和周围的人聊起天来。
李啟安习惯了现代一边吃饭一边吹牛的氛围,对餐桌的礼仪却是不注重,就像出去吃烧烤,不让吹牛打屁,还不如不吃。
不过有些小孩吃饭的坏毛病还是要管一管的,比如狼吞虎咽、说话满嘴喷饭……
富弼等人从外面经过,看到一群孩子在小学食堂里叽叽喳喳,不禁皱眉,不过也没说什么。
这些孩子,多是商贾、寒门的孩子,自家孩子并不在其中,实在没必要为此多生事端。
最为鱼龙混杂的是初中,也是王安石看理的,初中的教学也是最繁重的,他迫切需要一群精通经济学、农学的学子出来,用于变法。
在文科方面,他的思想早就传遍了大宋,许多士子都是变法的推崇者,但是王安石如今也看到了变法的短板,经济学方面,还不够系统。
底下用的人也良莠不齐,目前让他最为满意的,也只有蔡京等最核心的人,周边的乡下,虽然效果不错,但是想要确保朝廷连本带利回收借贷,还是不够稳定。
一旦官员无法受上百姓的接待,横征暴敛必然就会出现,虽说相比于朝廷的稳定,这都是小问题,但是若不能解决,终究不是长久的政策。
王安石希望自己的变法能让大宋以此为纲常,而非应对一时的猛药,因此他想要做的尽善尽美,对这些初中生也颇为期待。
不过他和富弼都很忙,在朝中的事务繁重,也就第一天来看看学子上课的情况。
能够安心在此教学的,也只有李啟安。
三个年级,目前情况各不相同,哪怕是小小的一座学院,也避免不了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