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谍网与幕后的算计(下)
四、苏州
前一刻镜头还是晚上沈一石在码头登船,下一刻镜头切到苏州却已变成白天,此刻时间线已变,李时珍正在给胡宗宪治病,谭伦进来汇报工作说了两件事,其一高翰文在第一次府衙会议上否决了郑泌昌的议案,其二谭大人找赵贞吉借粮,两天过去了,赵贞吉那边百般推诿扯皮,根本没借到几粒粮食。胡宗宪说自己走前必须见赵贞吉一面,赵贞吉恰好就在门外听墙根儿,便很自然地进了屋。在驿站见高翰文时,胡宗宪承诺10天后带着粮食赶回浙江,驿站到苏州3-4天路程,在苏州友被赵贞吉耽误了两天,此时差不多是离开驿站后的第6天,算上回程路上的时间,留给胡总督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此刻差不多就是高翰文被仙人跳的那天。
前文说过,谭伦是清流在浙江一切行动的负责人,目的就是保证让胡宗宪借不到一粒粮,从而让浙江乱起来,以实现倒严的战略目标。胡宗宪派谭伦去找赵贞吉借粮,就如同让美猴王看守蟠桃园一样,就是故意卖个破绽,探一探谭大人的虚实罢了,两天过去了,果然是一无所获,这是谭伦第三次坑胡宗宪了。所谓事不过三,胡总督和谭大人已经无法再愉快地一起喝茶聊天了,接下来终于该轮到胡宗宪出手了。这段剧情讲述了一个极其朴素的道理,凡是重要或关键的事一定要亲力亲为,至少也得亲自盯着才行,千万不能委托他人去做,否则大概率是要出问题的。胡宗宪派谭伦去借粮,谭大人要能弄来粮食,无异于铁树开花,要想弄到粮食必须得胡宗宪亲自出手才行。
先简单介绍下赵贞吉同志,赵贞吉时任南直隶巡抚,是徐阶的弟子兼嫡系,也是清流在地方的核心骨干。赵贞吉身上不仅传承了清流的极度自私与厚黑,还继承了严党那种无底线跪舔领导的绝活儿,博采众长且青出于蓝,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货真价实的官场老油条。胡宗宪说过官场无朋友,但和赵贞吉却是相识20多年的知交,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能和赵贞吉这种人做20多年的好朋友,所以对胡宗宪诸位还是应该要辩证地去看待,当然这对好基友最后也没能全始全终。
此刻的胡宗宪与赵贞吉,既是上下级又是老朋友,可以跟前面沈一石与高翰文谈心的那段剧情做个对比。同样是以朋友的身份,至少此刻的赵贞吉是真心的在帮胡宗宪,虽然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却没有坑老朋友的心思,总之该说的不该说的赵巡抚全都说了,归根结底就是要劝胡宗宪给自己留条退路,浙江的事能不掺和就别掺和,聪明人之间说话就是省心,一点即透。
谭伦对胡宗宪是啥事都瞒着,有事没事想起来就坑一把的那种,比起谭大人赵贞吉算得上是推心置腹了。张嘴就说,我不瞒你,粮食我有的是,就是不能借,原因你懂得。顺便还劝一把,老胡咱们做人要知进退,浙江这趟浑水好不容易才把自己摘出来,表面文章做做就算了,可不能再卷进去了。都是千年的老狐狸就别谈什么《聊斋》了,赵巡抚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朝廷有人打了招呼,就是不让借粮食给你,胡总督问是谁,小阁老还是徐阁老他们?赵贞吉觉得胡宗宪这话问的不地道,揣着明白装糊涂,非要套自己的话拉自己下水。胡宗宪说的清楚,我不要你下水,我只要你在岸上给我打个招呼,赵贞吉听后沉吟了片刻才说,两边的人都不愿意我借粮给你。胡宗宪表示情况我也清楚,你肯对我说实话不枉咱们朋友一场,说穿了这其实就是胡宗宪对赵贞吉的试探,情况胡总督都知道,就看赵巡抚对自己交不交底了。
胡宗宪试探完毕,俩人继续说正事,赵贞吉把清流的底儿都交了,浙江不乱这事儿就没完,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死一万、十万、百万人都是统计数字,大势所趋你我就别挣扎了,要不胡总督你在我这儿先休半个月病假,避一避风头再说?胡总督一看赵巡抚够意思,索性就敞开了聊,说改稻为桑其实我也不想瞎掺和,主要是那帮龟孙上来就瞎搞,搞出乱子最后还是我去背锅,到时候事情搞大了,我还得帮他们擦屁股,擦都未必擦得干净,所以不管不行啊!诉了半天苦,还是胡宗宪鬼点子多,想出了调军粮的方法来绕开监管,顺便给赵巡抚也解了套,还特意强调了一句,这么做你没责任,赵巡抚心领神会,这事儿妥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俗称规避监管,不让调粮赈灾那就调军粮备战,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顺便插一嘴,成年人开口,永远不要让别人为难,要能为对方着想,无论多少年的朋友都不能拉人家下水,先帮朋友免责,再说帮忙的事儿,如果各位身边有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