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闲话大明王朝1566 > 第20章 隐秘的谍网与幕后的算计(中)

第20章 隐秘的谍网与幕后的算计(中)

二、沈一石府邸

沈一石是个商人,可骨子里却是个热爱音乐的艺术家,此刻他正在自家院子里,忙着把心爱的古琴劈了烧火。沈老板和芸娘正式告了别,自焚前要打的架子鼓已经摆好了,几箱子账本和临别赠言也准备就绪了,后事都安排好了,沈老板可以一身轻松的安心上路了。据说艺术家大都是一半浪漫、一半疯狂,临死前沈老板决心做一个行为艺术家,焚琴煮鹤不过是他接下来,一系列行为艺术表演的预演罢了。一生唯一一次穿绸裹缎,行李箱里装着正六品的官服,顺便去青楼点了四个小姐姐,沈老板这才心满意足地上了船。一路上载歌载舞,又是放生锦鲤,又是和小姐姐们搞诗词大会,不知道晚上有没有组织多人运动,导演没拍,不过按照艺术家的尿性,就当沈老板把该做的都做了吧。

装疯的杨金水说吕芳在一百年前就死掉了,按这个逻辑,沈一石在第一集改稻为桑选浙江做试点的时候,就已经死了。沈一石区区一介商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改稻为桑选在浙江,沈一石领的任务是每年要多织30万匹丝绸,改稻为桑成了,百姓造反,沈老板是廉价兼并50万亩田地,逼反百姓的元凶巨恶,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改稻为桑黄了,就是沈老板自己说的,国库亏空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抄家、杀头、补亏空,横竖都是难逃一死。至于说打着织造局名义买田这事,就好比背着领导,开着公车故意停在某些不良场所门口炫耀一样,侮辱性极强且影响极差。织造局买田这事要是办成了,道长原话是要把织造局一把手杨金水的头挂在粮船上去,至于那个提供100船粮食的沈老板会怎么样,诸位不妨发挥下想象力,提醒一句,大明朝是可以诛十族的。

沈一石会同意用织造局的名义去买田吗?当然不同意,导演特地拍了码头上这一幕就是要告诉观众,几百上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武装押运100船粮食,沈老板的个人意见重要吗,看不出来他是被郑泌昌绑架的吗?从始至终沈老板只同意买田,从没同意过用织造局的名义买田,当然沈老板的意见也不重要,反正何茂才手里有的是兵,连杭州知府都只能装晕,沈老板除了把自己给烧成渣儿,啥也阻止不了。

看到很多自媒体、高人都在写文章,分析沈一石为什么同意用织造局的名义买田,鬼扯的头头是道,还真总结了不少歪点子出来,说什么的都有。不由地心疼沈老板一秒,明明是逼良为娼非说是心甘情愿,还一本正经地分析他心甘情愿的心路历程究竟是什么,怕是沈老板自己看了都忍不住会怀疑他自己。自媒体的10万+文章本就是良莠不齐,尤其要警惕那些靠输出价值观骗钱的公众号,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诸位一定要擦亮眼睛小心甄别。

再问个问题,沈一石能把粮食赈了吗?压根儿不可能,100船粮食,几百上千名荷枪实弹的大兵盯着,沈老板就带着几个仆人外加四个小姐姐,粮食说赈就赈了,凭的是什么?就凭他一艘船上挂着两副奉旨赈灾的海报吗,说句不好听的,沈老板要敢自作主张地拿粮食去赈灾,怕是自己就要莫名其妙地沉江了。何大人的兵在,沈老板想赈灾也由不得他;等海老爷带着兵来了,沈大人想买田一样由不得他,说白了这100船粮食怎么用,压根儿就跟沈老板没半毛钱关系,谁手里有兵听谁的。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严嵩那句话说的好,“历来造反都是种田的,没听说商人能闹翻天”。所以剧情里给沈老板那么多戏份,分明就是在误导观众,无论是沈老板给高翰文下套玩仙人跳,还是和海老爷solo,忽然弄出一副“奉旨赈灾”的海报,目的就是让只有青铜实力的沈老板在观众眼里看起来像个荣耀王者。最后说一句,所谓奉旨赈灾其实是假传圣旨,学名叫矫诏,量刑起步也是诛九族,这估计算是沈老板行为艺术的巅峰之作,堪称作死之集大成者。

三、王用汲住处

深夜,巡抚衙门来人给王用汲送公文,王用汲此刻正在给谭伦写信传递消息。来的人也算熟人,正是当初收了高翰文的一块玉,后来拿着高翰文的字据在他眼前晃阿晃的那位,真实身份是胡宗宪安插在郑泌昌身边的卧底,代号是王书办,身份在19集会随剧情公开。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位王书办透露给王用汲两件事,一是通倭案是何茂才设计的冤假错案,二是高翰文中了仙人跳。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连胡宗宪的卧底都能都潜伏在郑泌昌身边,可见巡抚衙门的安全漏洞有多大了,再想一想道长那边的情报搜集能力,郑泌昌基本相当于裸座在道长面前了,唯一的优势就是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差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