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兄台莫非是官府中人?”
对方虽然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让凌天更加深信自己的推测,于是欣然答道:“在下不是官府中人,张良先生!”
屋主闻言浑身大骇,双眼露出一闪而逝的杀机,神情肃穆地问道:“凌公子,你到底是什麽人,何以知道张良这号人物?”
凌天见到屋主凌厉的眼神,心中竟然感到一股寒意,觉得后者似乎不怀好意;接着,当他再听到屋主的话后,大脑则是一片紊乱,不由怀疑自己的判断,因而没有回应对方的问话。
因为凌天迟迟没有回应,使得屋主感到相当不耐烦,乃语气不悦地续问道:“兄台,你到底是谁?”
明显感受到屋主的态度不善,凌天唯恐前者骤然发难,于是暗聚真气,以免因状况突发而措手不及。
凌天沉思片晌,还是认定屋主应该是张良没错,且认为他可能是深居简出,或是正在躲避秦朝官兵追杀之故,因此浑然不知道时空已乱,才会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身份;所以,凌天露出无奈的表情,正重其事地声明道:“在下姓凌名天,不是秦朝的官兵,请阁下放心!”
不待张良回应,凌天一股脑儿将自己来到古代之后,所遇上的事快速讲一遍,只希望前者可以了解目前时空的状态。
听罢凌天匪夷所思的玄幻故事后,张良先垂首沉思,接着不禁摇头叹道:“唉!凌公子,你的话让在下一时之间,实在很难接受,无法全部体会;不过,话又说回来,当个人从华山下来之后,曾经注意到官兵的服装不太一样,还以为是秦兵换装了,原来自己看到的可能是来自数百年后的唐军。唉!假如公子之言属实,在下不知如何是好?”
连智比天高的张良,亦因时空错乱感到束手无策,而失去自信,让凌天感同身受而跟着叹道:“阁下之言,在下深有同感!”
两人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渭水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与泾、洛、灞、滻、涝、沣与滈合称关中八水,纵横交错,灌溉关中平原;黄壤千里、沃野弥望,华实分敷、桑麻条觞,墟舍桑梓、云霞一色,呈现出富足康乐的景象。
周、秦之兴起,汉、唐之强盛,实得助于关中平原的富饶物产;由此观之,前述之朝代,之所以定都于此,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绝非偶然。
长安城,是关中平原最富庶的大城,更是唐朝的京都。
长安城规模宏大,气势磅礡,城池周长广达数十里,城厚墙高,结构匀称,布局整齐;城内有南北并列的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平行的十一条大街,将全城划分为一百零八个里坊和东、西二市;大街的宽度从二十五米至一百三十四米不等,两旁成行成列地种植槐树,并挖沟渠以防雨季淹水。
为了证实凌天所说的一切,张良决定走一趟咸阳,察看秦始皇是否还在;而长安城则是往咸阳必经之路,因而两人结伴同行。
一路上,凌天将自己知道有关三国、唐朝与南宋三个朝代的历史,不厌其烦地告诉张良,让后者听得瞠目结舌,方知道同伴的真正来历。
虽然如此,张良心中依旧存有不少疑惑,于是慎重问道:“秦始皇吞并六国,文有李斯、武有蒙恬,且天下的资源全都集中到咸阳,纵使六国遗民有心反抗,然在缺乏武器的情况下,亦无力为之;试问公子,谁可亡秦?”
为了刺杀暴君秦始皇,张良游历天下,四处结交能人异士,寻找身怀绝技、视死如归的勇士为刺客,纵使散尽家财,亦无怨无悔;经过他数年的努力,终于结合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成立一个类似暗杀的组织,伺机而动。
凌天欣然答道:“当秦始皇病故后,老二胡亥在阉宦赵高等人的协助下,设计铲除太子扶苏及大将蒙恬,而登基为二世皇;然因倒行逆施,将神洲大地搅得天怒人怨,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引起全面性的动乱;最后,在项羽及刘邦两支最强的义军带领下,终于顺利推翻暴秦。”
对张良来说,自己曾在博浪沙附近安排刺客击杀秦始皇,只可惜误中副车,功败垂成;如今,暴君已不在人间了,闻言不禁叹道:“唉!想不到暴君赢政是病亡,而不是遇刺身亡,老天实在无眼。”
接着摇头问道:“刘邦、项羽,何许人也?他们两人凭什麽可以带领义军推翻暴秦,个人实在很难理解!”
凌天闻言微愕,旋即意会到自己碰到的张良,是青年时期的张良,是秦始皇仍在世时的张良,而不是帮助刘邦打天下时期的张良,难怪他没听过后来起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