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梁国秘史 > 第四十三章 晋饥荒秦泛舟运粮

第四十三章 晋饥荒秦泛舟运粮

邳郑的儿子邳豹逃往秦国,建议攻打晋国,秦穆公没有听从。

晋惠公因违背给秦国土地和给里克城邑的诺言,又诛杀了七舆大夫,国人很不顺服他。

晋惠公继位后,却背约不肯割地。秦穆公对此极为恼火:“夷吾这小子说话不算数!”

秦国夫人劝说秦穆公:“国君消消气,如今夷吾虽然毁约,秦国也不能因此事而发兵晋国,让天下人耻笑。”

秦穆公道:“我真的是看错了人了!”

秦国夫人道:“看错人的不仅仅是您,更是重耳。重耳为国为民,甘心将君位相让,可重耳却所托非人,夷吾根本担不起此大任。要怪也只能怪重耳不该让位给夷吾。”

秦穆公怒气未消:“不管咋说,这是晋国欺我秦国太甚,寡人必须向晋国讨个说法!”

梁国闻听秦国要出兵讨伐晋国,便遣人劝说秦穆公不要大动干戈。

秦穆公更是火上加火,并迁怒于梁国:“都是你们要求我秦国支持夷吾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现在你们还有脸来当说客?难道你们只顾亲戚而不顾本家吗?岂有此理!”

梁国使者还要说什么,秦穆公怒道:“再说,我连你们梁国一块端了!”

梁国使者只好道:“我们本是好意,并非为了晋国说话。秦晋之好变成秦晋之仇,这以后就不关我们梁国的事了,你们就开打吧,我们不再说什么。”

秦穆公一挥手:“送客!”

梁国使者转身走了。

自晋惠公继位以后,晋国连年受到灾害,国库空虚,民间更是颗粒不留。

公元前648年,晋国发生了饥荒。

晋惠公想从别国求粮救急,想到周围国家只有秦国路途较近,又有世代婚姻之好,便打算向秦国求粮,只是自己从前曾毁约负秦,今日实在不好开口。

郄芮奏道:“我们并没有毁约,而只是暂缓割让的日期罢了。去向秦国求粮,他们若不肯给我国,那是他们先与我们断绝交谊,这样一来,我们毁去割地之约也就名正言顺了。”

晋惠公于是便派庆郑带着礼物去向秦国求粮。

秦穆公召集群臣商议此事道:“晋国原来答应割让五城给我国,后来却背约不给,如今他们因饥荒来向我们求援,这粮食到底该不该发送给他们?”

蹇叔、百里奚同声答道:“天灾人祸,哪个国家都无法完全避免,救灾安民,顺应天理,顺天行事,必会受到上天的保佑。”

秦穆公认为自己有恩于晋,晋却不思回报,有点迟疑。

公孙枝道:“我们对晋国施恩,本来就没想过要回报,他们不回报我们,对秦国又有什么损害呢?他们知恩不报,责任在他们一边,他们背约负义,必会遭到百姓唾弃,到那时我们再兴兵攻打,怎能不百战百胜?我认为还是应该卖粮给他们。”

丕豹一心要为父亲报仇,上前说道:“晋君无道,这是天赐良机,我们正好借机灭晋,机不可失。”

大夫梁繇余见豹怀有私心,不愿意救晋国饥荒,便挺身反对道:“仁者不乘他人之危获取利益,智者不凭侥幸之机取得成功。依臣之见,秦国不可趁人之危,我们应当卖粮给晋,以救忍饥挨饿的百姓。”

秦穆公道:“繇余说得对,有负于我的是夷吾,是忘恩负义的晋国国君,不是晋国的百姓,受到饥荒威胁的却是晋国百姓。我不能因憎恨其君,就忍心见晋国百姓遭受饥荒。”

秦穆公当即下令从粮仓中提取粮米数万担,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由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南)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山西汾河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晋国百姓见秦国肯发粮救灾,无不感恩戴德,痛哭流涕。

秦国入驻郑国的盟军向秦穆公汇报:“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

秦穆公去问蹇叔、百里奚,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

秦穆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

于是出兵,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奚、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

秦穆公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