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率军攻打卫国。齐军击败卫军后,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责备卫国,取得卫国财物后撤军回国。
一天,突然从邢国来了使者,失魂落魄,灰头土脸,找到齐桓公就说:“我们的母邦邢国,正在遭受北狄的攻击,很凶猛,前所未有,请你们赶紧救一救!”
邢国传来的消息很让齐桓公震惊,但又很犹豫。因为齐国这几年一会儿去帮燕国打北方的戎,一会儿到鲁国去帮着收拾内政,东走西忙的,国内缺乏修整。所以管不管邢国的事情呢?另外邢国(在今天河北邢台附近),离着当时位于山东境内的齐国都城临淄,总有千里之遥。于是,他便征求大臣的意见。
大臣的意见当然有不同。
管仲态度却很明确:“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管仲还说:“贪图安逸,就像喝毒酒,饮鸩止渴,安逸是不可怀恋的。”
这里面这段话最要紧的就是“诸夏亲暱”,实际上这也是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思想纲领。管仲的话,高标的是民族大义。
齐桓公一听这个,马上就明白了,说:“那好,我们就发兵赶紧救这个邢国!”于是他迅速地组织起军队,有管仲军政改革做基础,组织军队很容易,齐国的军队马上向邢国方向进发。
北狄一看,齐国的军队来了,马上就撤走了,这就是当时带有游牧性质人群的作战方式——见好就上,一见到危险马上就收。
北狄的军队像潮水一样涌来,又像潮水一样退却。但它的战斗力并没有受到削弱,它避开了齐国军队的锋芒,但却并没有放弃攻击其他弱小的目标。那么,面对大大小小的各中原诸侯国,北狄军队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
他们选择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卫国。
卫懿公生于王侯之家,自幼生活安逸,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在继位之后,终日只知奢侈淫乐,他喜欢养鹤,竟赐给鹤官位和俸禄,平时让他最喜爱的鹤乘坐华丽的轩车,享受大夫的待遇,国人怨声载道。
是年冬,北狄(今大同一带)人聚两万骑兵向南进犯,直逼朝歌。卫懿公正欲载鹤出游,听到敌军压境的消息,惊恐万状,急忙下令招兵抵抗。
老百姓纷纷躲藏起来,不肯充军。众大臣说:“君主启用一种东西,就足以抵御狄兵了,那里用得着我们!”
卫懿公问“什么东西?”
众人齐声说:“鹤”。
卫懿公说:“鹤怎么能打仗御敌呢?”
众人说:“鹤既然不能打仗,没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君主给鹤加封供俸,而不顾老百姓死活呢?”
卫懿公悔恨交加,落下眼泪:“我知道自己的错了。”命令把鹤都赶散。
朝中大臣们都亲自分头到老百姓中间讲述懿公悔过之意,才有一些人聚集到招兵旗下。
卫懿公把玉块交给大夫石祁子,委托他与大夫宁速守城,懿公亲自披挂带领将士北上迎战,发誓不战胜狄人,决不回朝歌城。但毕竟军心不齐,缺乏战斗力,到了荧泽(朝歌北)又中了北狄的埋伏,很快就全军覆没,卫懿公被狄人所杀,死的很惨,被砍成肉泥。据说他身上的肉被狄人分食,只剩下肝脏。
当时卫国有个大臣叫弘演,正在出使外国,他闻变回国后,来到卫懿公尸骨旁,痛哭了一场,然后说:“请让臣来做你的衣服。“就自杀而死,死时先把自己肚子里的器官都掏出来,把卫懿公的肝放到里面。
卫懿公死后,卫国大臣拥立卫懿公的堂弟公子申继位,是为卫戴公。
卫戴公是卫文公之兄。卫懿公死后,由于昭伯、黔牟皆已前死,狄人攻占了朝歌城,石祁子等人护着公子申向东逃到漕邑,立公子申为卫戴公。此时,随公子申出逃的卫人男女700余人,又益共、藤之民共5000人。卫戴公在野外造草庵暂住曹地,史称“庐于曹“。同年,卫戴公去世。此时,逃到齐国的公子毁归来,被立为卫君,是为卫文公。卫文公在位初期,减轻赋税,慎用刑罚,发展农耕;重视手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任用有能力者为官;与中原各诸侯国结交会盟;发展军事势力,使战车从三十辆增至三百辆战车,并出兵灭亡邢国。
公元前659年,公子申在季友的帮助下返回鲁国即位,史称鲁僖公。
鲁僖公即位后,索要避居于莒国(今山东省莒县)的庆父。庆父见情况不妙,自知罪责难逃,连忙逃到了莒国(今山东莒县)去了,哀姜也连忙逃到邾国。
庆父自杀于莒,鲁国内乱才暂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