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重生1975之凭实力说话 > 第151章 土办法

第151章 土办法

第二天,李建国一大早回到学校后,上午并没有马上就去上课,而是又先到公社医院那里去找那位大妈吴医生开病假条。

刚好还可以借口上星期受的摔伤还是没好完全的理由,即便是屁股和后背上的淤肿疼痛都已经消除了,也还可以捂着胸口说自己胸腹还有疼痛就是,一番的软磨硬泡之下,大妈吴医生还就又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病假证明。

这位大妈吴医生原本对李建国这么大一个人了,怎么还去上学读高中的事,一开始还感到挺纳闷的,不过等李建国跟她说了是想再读两年高中后,就回到自己村小学去当代课老师的打算时,就不禁对李建国的想法大为欣赏了。

她自己当年就是读了高中毕业后,才当上赤脚医生的,当时的思想和李建国现在跟她说的想法是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读高中是为了想回村当赤脚医生,一个读高中是为了想回村当代课老师而已。

而这次拿到医院的病假证明后,李建国可就不再坚持去上课了,立即就去跟陈老师请了假,回到寝室里简单整理了一下后,就往区里走,到区汽车站搭车到县里,然后就在县长途汽车站里买了一张到省城的长途车票,就踏上了由县城开往省城的唯一一班长途客车。

先到省城办事去了。

前天晚上和杨桂花两个人反复商量好怎么让杨桂花做上大队长的办法后,他得先抓紧准备一样工具,原本是想到县城里买就是的,但是李建国心里挂念着一直想要到哪里搞到省级统编课本教材的事,可别说是县里,即便是地区上,因为全地区中学都没有采用这种教材,都会难以买到。

就想到既然都要到县里一趟了,还不如干脆就到省城买好了,李建国也好就到省城去找这种课本教材,把两件事都一起做了就是。

再怎么样,总不会连省城都没有这种课本教材。

为此杨桂花昨天还到大队去给李建国分别开具了到县里和省里外出的介绍信,还不管有用没用的,就按李建国的要求,以牛家村学校和大队的名义,另外再给李建国开具了一份委托他到县里和省里有关部门给学校购买教材的介绍信,以备到时候万一需要时用得上。

开个介绍信这点事对老道的杨桂花来说都不是事,李建国想怎么开都可以,她根本都不用去找老支书就能有办法给李建国办好了送过来。

从文山县到省城,这时候还根本没有高速公路,而且一半以上走的都是一些崎岖的山区道路,有四五百公里的路程,凭这个年代还很落后的交通道路和载客车辆,差不多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到达。

长途客车还只是坐椅没有卧铺,一天一夜的漫长旅程,就只能在位置上硬坐着坚持到底。

而就是这样的水准,对这年代的人们来说,都已经觉得时代进步很大了,只要能有班车通达自己想去的远方,便已经欢欣不已。

李建国到达省城汽车站的时候,已经第二天大上午了,从闹哄哄的汽车站一出来,大街上就尽是蓝、绿、灰三种“老三色”为主色彩的人来人往,人们穿的基本上都是军便装、中山装、人民装、两用衫几种款式的普遍装束,有很多人胸前还戴着胸章。

还有就是到处都是叮铃铃响的自行车流赶着上班,二八大杠后面还会搭载着人或货物。

大街上汽车还很少见,更别说是有没有出租车了,主要还是吭吭哐哐的公交车为主。

两边的所谓的高楼大厦在从二十一世纪重生回来的李建国看来,大都是以后需要拆迁改建的建筑,或者是以后即便会保留下来,也还是需要经过以旧修旧的修缮后,才能得以再延续下去。

李建国上一世第一次到省城这里,还是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了以后,因此对这个年代的省城可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不过他时间紧,过了今天晚上,最迟到明天下午,就必须要再坐每天只有一班的回文山县城的长途班车赶回去了,否者就有可能耽搁了下星期的及时返校,刚才还在汽车站里的时候,怕明天万一买不到车票误事,他就已经买好了明天下午回去的长途车票。

这年代的学校虽然已经不是以学文化课为主了,但是对学生的纪律和思想要求,还是管理得很严的,这也是一阵积极的表现形式。

于是李建国也就来不及再去关注这年代省城的什么城市风貌了,先办正事要紧,在汽车站附近随便买样早点吃了后,就一路打听着坐公交车,先直奔新华书店。

可是诺大的一个省城新华书店找下来,还仔细询问了里面的女营业员,也没有李建国想要的那种省级统编的高中课本教材。

可能是这年代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