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林正阳是满怀憧憬地为村里撰写的那份产业发展计划书,他希望通过自己先知的知识来帮助村子在这个时代先走一步。
而这份计划书中被着重提及的产业项目分别是开办砖瓦厂、规模化种植香蕉以及建立养殖场。
这些产业是当前陆村能够有能力实施的。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多的时间已然过去,很令人欣喜,三个计划的产业项目在陆村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而经过全体村民齐心协力、不懈努力的奋斗,这三个产业项目如今除了香蕉种植外,已经是发展得风生水起了,今年估计它们能够为村子创造将近 30万块钱的收入!
这样喜人的成果让陆村的村民都为之振奋。
如果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用不了几年时间,陆村是极有可能达到年收入高达 50万块钱的村子。
届时每年的年代,每家每户至少能分得 2500块钱的分红。要知道,这笔收入在此刻的八十年代与那些国营工厂里的工人们相比,是毫不逊色的!
不仅如此,这还是是只算最开始的三个产业项目,这还没有算上两个潜力巨大的项目——猪苗基地和建筑队。
一旦这两个新项目进入正轨,它们未来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绝对不会低于前面提到的那三个产业。
当下的陆村正处在蒸蒸日上的阶段,村民们的生活是越过越红火,都对于未来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
也正因如此,大家在工作中都表现得愈发积极主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个村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和谐景象。
只要没有出现意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陆村必将会越来越好。
而陆村之所以能够拥有如今这般的发展,在这份成果的功劳簿之中,林正阳绝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
如果没有他的出谋划策,陆村可能就会按部就班的发展农业,什么赚钱种什么的样子,根本不能到达这般瞩目的模样。
去年年初,林正阳刚写出产业计划书那会儿,大队领导们决定了他来担任这个产业顾问,那时不少干部以及部分村民对此心存不满与质疑。
在他们眼中,林正阳不过只是出了点主意而已,凭啥资格做这个产业顾问,还不是仰仗他阿爸身为大队支书的关系,才有机会的。
毕竟,当时的林正阳仅仅是一个初出茅庐、年仅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罢了。
虽然他是高中毕业的,那又怎样,他们这些大队的干部们吃过的盐比他林正阳吃过的饭还多,还需要他来教自己做事?
因此,最初他们的心里是极不情愿听指挥的。
然而,对于可能遭遇的种种阻力和质疑声浪,林正阳早就有预料。
正因如此,他明智地选择了只提供主意,能自己做的事就不要叫人来做,减少参与进具体的事务。
因为他知道,在他的写的计划书没有成效之前,他自身是没有说服力的。
而果不其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第一批生猪成功出栏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那一刻起,它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也因此在陆村的村民当中逐渐赢得了认可。
时至今日,每当村里人与他碰见,望向他的目光已然有了变化,其中饱含着敬意与钦佩之情。
今天大队的会议之上,陆宗勇将三个产业的收入逐一公布之后,会场上除了响起一阵欢呼和掌声外。
大家的目光也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坐在角落里的林正阳,目光里满是赞赏,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陆村。
然而,此时的林正阳却仿佛与整个会议室隔绝开来一般。
他很安静地坐在角落,双眼无神,整个人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此时他的思绪如脱缰野马般飞离了会议室,想着自己当前的问题,以至于对于周围众人投来的关注目光浑然不觉。
陆宗勇公布的那些产业收入数据,林正阳此前就已经从他阿爸那里提前知道了,听不听都行。
加上今天的会议安排并不需要他站出来发言,所以他有些提不起精神来,不知不觉间就走了神。
此时此刻,占据他脑海的思考的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在想自家养牛场里那十头奶水牛到底配种成功没有。
自从把那头种牛租回来并着手进行配种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母牛在接受种牛配种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