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陆聪声音顿挫,情感深沉。。
随意念出口的这一句,看似是在描述极为简单的一幕景象。
但所有人,都在脑海中延伸出了与之对应的意境!
长亭古渡,西风啸啸。
夕阳西下,古道深长。
自古送别多悲伤,情越深,景越惆帐!
描述诸如此类的送别情感。
导演大概需要一大组镜头。
画家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画出一大幅画。
作家需要一篇散文,摄影师需要一张等待许久的照片。
但陆聪,只用了短短十二个字。
毫不拖脊,绝不述。
将场景描绘到了极致!
留出了令人深思瞎想许久的绝美留白!
这是功夫,是水平!
是那些活名钓誉的文人才子,用一辈子……
都不可能抵达的彼岸,实现的境界!
他接住了!
只用一句。
就接住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种堪称千古绝句的妙笔!
当然,这一句“长亭外”,本身就是经典中的经典。
天色嗨暗,星辰闪动。
广场上的人潮,早已摩肩擦。
但..无声!
就像被按下了静止键一般,沉默在了这处被陆聪营造出的“孤独空间”里。
人写诗,是在写众生。
人读诗,是在读自己。
没有人的一生,是风平浪静、顺顺遂遂的!
所以,他们几乎都在陆聪一首接一首的孤独诗词里。
找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经历,触动到了某些莫名的情绪。
而在这首《送别》里,27他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陆聪是个歌手。
《送别》又是一首把音节音律运用到了极致的诗。
所以,他诵读出这一句句的过程。
像极了在吟唱一首落寞悠扬的曲目
让人安静、沉沦、感同身受!
此时的听众。
在被他接见五首诗词的轰炸之后,脑袋其实已经有些发木了。
但即便如此。
在陆聪吟出那几句时,他们还是感受到一股从脚底直后脑的强烈震撼
幕幕代表着别离的“昏黄”场景。
如同放电影般,自脑海里窜飞而过。
擦拨心弦的同时,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分离的愁绪与满腔的难言。
有人说,电影是世界上最直观、丰富和唯美的艺术表达方式!
但今天,在听完这首《送别》后。
很多人都不在支持这个论点。
在他们看来,关于“故人相送”的这个话题
目前市面上的所有电影。
都不及《送别》的一分一毫!
差距
太大了!
时间,已至深夜。
空气中的燥热,渐渐散去。
《送别》绕梁的尾音,还未彻底消失
陆聪清晨又从容的嗓音,便再一次,飘散在了空气里
“孤独第六重,知音难寻!
知音难寻?
听到陆聪对第六重孤独下出的定义后,许多人附和般点了点头。
难寻知音,确实很孤独。
尤其是心事不知道该给谁分享的时候。
那种难过又范然的感觉,确实足够折磨。
所以,关于这个主题。
用陆聪的视角与才华。
又能...
如何描绘呢?
心间刚刚浮现出一个疑惑。
陆聪的声音,便紧随而至了!
“昨夜寒蛋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又是一阙写实的白描,又是一幕孤寂的绝景。
听觉触觉、视觉
交错描写,通感俱全!
“这种功底、这类文辞我真的不信,他是现场随口吟出来的!”
“一开始我也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