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刘旭彻悟!
眼眸中,也流露出深深的孩然来!
且不说陆聪对地理位置的精确描述。
这一点,虽意外,但却不算震惊。
最恐怖的…
是他竟然研究过二十八星宿。
而且还能准确对滕王阁进行定位
这小子他到底是什么存在?
所学如此驳杂。
一点都不像个现代人!!
“还有这几句,更是显功底!”
老人继续说了下去,刘旭也侧耳细听。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这一句,更加震撼!!”
“没有对九州古地理极深的掌握,别说写了,看都看不懂!”
听闻此话,刘旭汗颜。
确实他就看不懂!
“这里面的三江,是古代从滕王阁附近流过的松江、娄江和东江!
“五湖,则是菱湖、游湖、莫湖、贡湖、青湖!”
“这些,在九州古地理相关的典籍中有过记录!”
“这些书都很难找了,我也是年轻人偶然看到过。没想到他竟然知道!”
“他是怎么知道的啊这么偏门的古地理知识。
白发老人仍在感叹,刘旭也彻底陷入叹服。
三江、五湖。
加起来一共八个名称。
他一个都没听过。
如此看来,确实是九州古代的地理称呼。
所以,他涉猎的范围除了古历史和古星象学之外。
还有古地理?
这小子…怎么给人一种开挂了的感觉呢
一个人的脑容量也就那么大。
他到底是怎么消化记住这些复杂生涩的知识的?
“哦,对了!还有这一句!”
白发老人感叹一番后,拍了拍脑袋,兴奋开口。
“徐瑪下陈蕃之榻!
“这可是一个几乎没有人知道的典故啊!”
“真没想到,竟然被他如此贴切的用在了这个地方!”
典故?
我怎么没看出有什么典故啊.
刘旭再度范然,心里也生出了一股浓浓的无力感。
他感觉,自己在陆聪这首《滕王阁序》面前。
就像一个没有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幼童一般。
两眼一抹黑,看啥啥不懂!
不过,幸运的是。
身旁还有个饱学之土在帮他分析解读。
“徐孺,是滕王阁附近昌南区域的一位大才子。”
“陈蕃,则是在昌南任职的一位官员。”
“因为赏识徐瑪的才学,专门在府内为他定做了一张床榻。
“每次邀请徐需来府内彻夜长谈时,便专门给他歇息。
“待徐瑪走后,便会无比珍重的挂起来,不准任何人染指!
礼贤下十便是如此!”
“同时,也能表现出滕王阁所在的区域,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地方!
喷喷喷
“你看,简简单单一个典故,就再次回应了题里的那个提示!
“而且,这则典故,压根就不会有人注意到!”
“在浩如烟海的九州典籍里,就像游一般!”
「而他,则可以信手来!”
“我发现我对他的评价,还是太低了!”
“他何止是熟悉传统文化!”
“简直是精通啊!”
老人面色激动,声音也开始慢慢颤抖起来
短短几句,加起来不过四十五字而已。
别人听来,只觉厚重大气。
但对他这种懂行的人来说。
只觉高山仰止!
这篇《滕王阁序》,无论“发帖人”觉得符不符合要求。
但对他来说,已然是“高居九天之上”的存在!
无法被否定。
更无法被取代!
古往今来。
能将一地的地理地势,用如此惊世骇孩俗般的方式凝练描述的文章。
从未有之!
从未!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薯山紫。】
【俨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