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至深爱恋 > 第25章 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第25章 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这天她像往常一样去上大学语文,语文老师所讲的题目是《琵琶行赏析》。看出他身影的男生主动坐到了叶梦曦身边,她也是很大方地欣然接受。语文老师看了她一眼,大概是因为叶梦曦这些天的装扮,特别是口罩几乎把她小小的脸都遮了起来,余老师意识到那次的上课可能对这个女孩子带来了麻烦,毕竟,长得好,被一窝人围堵也是很尴尬的事。余老师将原文投在了教室的屏幕上,扫视了一圈,,谁能用自己对《琵琶行》的理解来为我们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周围一片小声议论,可也没有人站起来回应。余老师走到叶梦曦面前,叶同学,你了解吗?叶梦曦猛然站起来,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不愿接近同学的美人身上,不是有很多的绣花枕头吗,难说眼前这位就是靠什么关系进来这里镀金的。大家各怀心思全等着叶梦曦搭话。叶梦曦环视一周,又看看余老师,余老师微笑着给她一个坚定的眼神。叶梦曦清清嗓:“那我就把我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和各位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因为戴着口罩,大家只看到了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泛着清澈的光芒,余老师忙做出请的手势,并示意她把口罩摘了。叶梦曦站在讲台前,优雅地摘掉口罩,送给大家一个浅浅的笑容,随即看了一眼屏幕中的原文,张口说着“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的是白居易在送别宴上,邀请商人妇弹琵琶。“首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简洁精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了秋夜送客萧条寂寞之感。正因为寂寞,所以诗人写“无管弦”、“醉不成欢”,为琵琶女的出现做了铺垫,又用“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一环境描述渲染气氛,使铺垫作有更加有力。她看了全场一眼,顿了几秒,接着就在大家想要音乐的时候,琵琶声出现了,“忽闻水上琵琶声”,“忽闻”两字使得“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经过对琵琶女出场的一系列铺垫,已经让人对琵琶女的出现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而邀请琵琶女的时候,又出现了波折,“千呼万唤”才出来,出来的时候还“抱琵琶半遮面”,让人不能一睹为快。……叶梦曦说到这,看看余老师,可余老师仍像个学生一样坐在叶梦曦刚才的位置静静地听着,丝毫没有要终止的意思,台下此刻也是安静极了,大家全被台上小女孩的讲解吸引住了,“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描述的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琵琶女先“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诗人赞道“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情”字。 从“弦弦掩抑声声思”到“初为《霓裳》后《六幺》”,总写弹奏《霓裳》、《六幺》过程,其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述琵琶女弹奏的神态,“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写了琵琶女借乐抒情。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人用语言描述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摹写声音,“如急雨”用比喻使声音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也是如此。之后“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使美妙的声音,经过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让人应接不暇。紧之后旋律开始变“滑”后又转“涩”。“间关”声,简便流畅,这种声音好像“莺语花底”,经过视觉形象的展现进一步表现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声,悲凄哽塞,这种声音就像是“泉流冰下”,经过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听觉形象的冷涩。之后声音“凝绝”、“声渐歇”,然后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传神地描绘了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声音好像到此就结束了,岂知“幽愁暗恨”在“声渐歇”中凝聚了无穷力量,并最终如“银瓶乍破水浆迸”一般喷薄而出,又好像“铁骑突出刀枪鸣”,此时,琴曲突然上升到高潮,曲声刚刚到高潮,随即琵琶女“曲终收拨当心画”,曲声戛然而止。听罢此曲让人回肠荡气。之后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述侧面烘托了曲声给人留下无限回味的广阔空间。叶梦曦此时完全投入了进了诗中,仿佛她就是那个琵琶女,正手持琵琶尽情地弹奏着自己曲折的一生。她在台上口若悬河,挥洒自如地叙述着,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学生,她只是尽情地吐露心声。说毕,她呆呆地看着屏幕,久久不能平静,随即,她快速翻弄着余老师讲台上的电脑,琵琶声缓缓流出,结合刚才的演讲,同学们默不作声,被她完全融入到了琵琶声中。整整一节课,同学们都在她的指挥下步入浔江,感受在夜晚的乌篷船上听着琵琶女的歌声。

叶梦曦口若悬河地讲解着自己对《琵琶行》的理解,全场听得入了神,过了几分钟,随着余老师的站立,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