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读醉水浒传 > 第4章 品读《水浒传》——两肋插刀又能怎样?

第4章 品读《水浒传》——两肋插刀又能怎样?

家灾民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在我看来确实就是单纯,他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是那个小皇帝,不然怎么解释如此斗来斗去?斗什么呢?概念而已,认死理儿,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看世界的“眼光”,那个眼光十分有限和相当值得怀疑,怎么会如此“看”呢?这非常值得思考,《水浒传》能把现实生活中的“活人”写死,好像都是大傻子,全无自己的性情和想法,按说在小说的世界里面,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家人,或者曾经有过,再不济也是活在人群里面啊,就如秦明一样,那是有地位的人物,生活也算是有基本保障的,怎么可能如此反应呢?反观《红楼梦》,我想说如晴雯和袭人,还有各种无名老嬷嬷,只有一个姓氏,还是夫姓,都会表现出来一定的性情,不管散发出来的是正负能量,都在“活着”,这个群体就是“奴隶”,妥妥“工具人”,可是在写生命的作家笔下,就是“生命”,会喜怒哀乐,会引起生命的共鸣。

《水浒传》在我看来就是在写“死魂灵”,死是相对于生来说的,无生何谈死?生就是一个“过程”,如生,在人来说,就是经历了一个分别想的过程,所以最大的问题不是生死而是男女。相对于秦明的无感,宋江就是极大的自私,他在秦明出场这一回初次体会了一把权力的滋味,把自己的想法彻底发挥出来,别人的家人不值一提,别人的感受都是矫情,别人的前程就是执念,自己的老爹一个字都比圣旨好使,自己人的亲属就是宝眷,别人的家人比之猪狗都是抬举了,我们看《水浒传》的真正主题就是一个自私形成的世界,也不失为好看,自私当道,就一定短视,因为确实就是一个盲目。我去超市看摊位上面的肉,看摆在餐桌上面的肉,看商家给我们展示出来的猪羊,那是同一种东西吗?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思考过吗?大部分人都如此这般一辈又一辈,那么精神层面呢?我们读到的看到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看到几页书,写了一个叫武松的人吃了霸王餐,一个叫宋江的人被一个叫阎婆惜的威胁了,这就是武松和宋江吗?在行为习惯上,我听过一个风俗习惯,放完鞭炮,要把碎屑扫回家,否则就是漏财于人了,实际上就是要我们各自负责一下环境卫生,利用自私做一些好事儿,那因为自私也大可以作恶,因为就是看不到,也不愿意看见。

有一天,生命一旦觉醒,真正看见了,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生气,这个世界的大美是无私,是感到生气满满的生命气息,不是躲在角落里面看着一堆的断肢残骸,每天想着如何茹毛饮血,觉得没有插自己的肋巴扇儿上面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觉,实际上就是全插自己肋巴扇儿上了,唯独自己不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