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全家穿越之努力奔小康 > 第25章 钱是个好东西

第25章 钱是个好东西

最近这老宋家全家上下这么忙活,村里人都看在眼里。

有羡慕的:说进城赶集的时候,看见那宋山家的小吃摊,买的人多的能排出二里地去,肯定赚不少钱。还有一向木讷的老二一家也用不值钱的山楂,搞出了什么糖葫芦,金贵着呢,一串能卖五六文。

也有酸溜溜的,说不就做了几天小买卖,谁知道赚多少,别赔干净了才好。

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心里佩服的。

毕竟能做买卖的都是头脑好使的,宋山毕竟读了这么多年书,能想到他们想不到的,比他们强是应该的。

淳朴、善良,虽有时候爱嚼点闲话,但是就是这么可爱的一群人构成了桃花村。

在外人看来,宋家小食每天看起来赚的可是不少,但是这都是辛苦钱。

可是,这大半个月来三人从没休息过,每天早上从桃花村推着车赶过来,下午在推回去,光路上就要三个小时,全靠走路。

回去之后草草吃两口饭,去爷奶家拿每天收的鸡蛋,然后调面糊、炸薄脆、洗菜,又要接着准备第二天的材料。

除了小吃摊的劳动量,还有洗衣服扫地等各种家务,真真是一刻也闲不得,十分辛苦。

虽然现在伙食已经好很多,每天饭菜管够,还能吃着鸡蛋和肉,但是宋云瑶也因着每天的忙碌,并没有涨多少肉。

宋山和于秋荷都看在眼里,十分心疼,让她待在家里就行,不用跟着他们早出晚归的。

可是宋云瑶不愿意只让爹娘辛苦, 每天都早早起来跟着爹娘去出摊。

更重要的是,宋云瑶一直想在县城开一间自己的铺子,这样自己一家人都不用这么辛苦了。

每天不用天不亮的就起床,也不用天天推着沉重的推车回家。更重要的是,如果天晚了,不想回家了,还能在铺子里落个脚。

等有了铺子,自己就能好好规划规划,建立起属于自家的商业模式,不必受限于只能卖一两种东西。

外面模仿的人能仿的了一种两种吃食,还能把宋云瑶脑子里的商业规划都模仿走吗?

宋云瑶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家底:

先是收入自己家原来有12两,再加上这接近20天纯赚了差不多有七八两,还有二叔家糖葫芦分红有三两。

这么算下来,宋家小食每天赚的还是挺多的,毕竟客户黏度很高。

但是这撑不住日常花销大啊。

自从确定这小摊能赚这钱之后,宋云瑶可是不会再为难了自己的。

自家吃的粮食全部换成精米精面了,宋山夫妻俩更是心疼闺女,肉鱼的也是隔三差五买一回,顿顿基本都有肉。再加有时候去老宅的时候,还会给宋老头他们带去粮食和肉啥的。

因此这花钱其实也如流水一般,这些天大概算算花销得有个三四两是没跑了。

也就是说自家大概还有不到二十两。

据她目前的了解,在县城里租一个铺子平均在每月每间500文,买一个铺子的话也只要十两左右。

也就是说自己的这些钱刚好够买间铺子的。

宋云瑶十分心动,开始在纸上盘算起来:

首先,要确定铺子的核心路线。自家铺子针对的消费人群就是最普通的百姓,肯定是要走亲民路线,装修不需要太好,定价不能太高。

其次就是铺子的选址。虽说这大半个月自己每天都进城出摊,但是宋云瑶对县城还真的了解的不算太多,只知道大概的布局。因此这铺子选址还得再研究。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铺子卖什么!

其实这个也简单,宋云瑶也想好了,就做一天的一日三餐。

早上是各类小吃。现在有铺子了,除了已有的茶叶蛋和煎饼果子,还可以增加豆腐脑、小馄饨等客人方便坐在店里吃的早餐。

中午人流量大,可以借鉴现代的快餐店,炒上几种大锅菜,客人自选,然后搭配大饼、馒头和米饭。一人一个托盘,一荤一素、一荤两素等制定不同的价格,主打一个经济实惠。

晚上的话,可以精致一些,单点炒菜或者各类面食都可以。

铺子最好能买的大一点,这样能隔出来个单间,晚上要是太晚了回不去,还能睡在这里。

最好是能再买个牛车,就不用每天腿着来回了。

但是牛车很贵,大概得十几二十两呢。买了铺子之后就不够了,还得再攒攒。

等牛车买完了,还得攒钱还老宅的一百两欠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