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置喙,但商税的五税一就太高了。”
“如今天下反响剧烈,到处都是反对的浪潮。
“有的商人关门歇业,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有的商人…。”
天下各地出现的情况。
朝廷早就注意到了。
也着实让朝廷有点棘手。
不过,浪潮不是很大,一切都还在可控之中。
新拿出来这个说事,就是想告诉朱大税,这个事情的严重性。
五税一。
是落在商人身上的最后一个压倒稻草。
弹性没了。
本来还想忍一忍查税的事情。
谁知道税率提高得那么夸张。
六倍啊。
五两银子就要上缴一两银子。
相当于百分之二十的税率了。
谁遭得住?
天下有多少富商大户,他们在税务部追查下,不得不捏鼻子上缴。
那是因为还在忍受范围。
可以税务部这样的查税手段,让他们根本想不出什么办法来逃税。
一年辛苦挣的钱,利润就要去处五分之一。
一万是一千两,十万是一万。
百万就是十万。
这个数字。
简直就是在抢钱。
在割他们的血肉。
所以,不约而同的联合起来,要通过民间的手段来施压,从而倒逼朝廷。
事实上确实在民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朝中也有人趁机发出了呼声。
朱大税打断说道:“什么时候,朝廷的政策,还轮到那些商人说三道四了?”
“那些商人以为用这样的手段,就敢倒逼朝廷。
“那以后是不是朝廷出台了什么律令,伤到他们的利益,就敢裹挟民意,威胁朝廷了?”
此话一出。
众人都是一凛。
严重过头了。
谁都不敢接这话。
“苦一苦那些商人,骂名由联来担。”
这时。
朱允通淡淡的开口说道。
“臣煌恐!“”
众人都跪了下来喊道。
“商人谋利,联不管,但联修的道路,他们为何要用?”
朱允通说道:“百姓为国缴纳税赋,就是修桥铺路之用,一为国,二为军。
“三麻就是为商。
“现在好了,出钱最多的百姓,却是拿钱出来修桥铺路给商人提供便利。”
“商人最终给国库提供的商税,连百姓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用的最少的百姓,出钱最多。”
“出钱最少的商人,用的最多。
他咪着眼睛,问道:“诸位,以为这公平吗?”
“很不公平。”
“但在天启年之前的时间,你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包括太上皇都是如此。”
老朱脸上没有什么变化。
他都习惯了。
被孙子拿来当反面例子。
反正。
孙子高兴就好。
毕竟现在想来,孙子做的事情都是对的。
他做的事情对,却不是全对。
这是老朱最后的强。
“朕提醒你们,不要本未倒置。
“可以站在商人的角度,提出视角与意见来考虑问题。
“但身为朝廷命官,为民谋福,是你们当官要践行的宗旨。
“屁股不要歪了。”
“秦汉提倡的民,是少数人。”
“现在大明的民,是多数人。”
“苦一苦商人,他们最后会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