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想法。
对待那些老弱病残,都是有种一种很是随意的心理。
处理了就处理了。
给你点安家费。
完全不管之后如何。
但朱允通不一样。
他要改变这种对军队退伍的人员安置。
这对改革整编军队,有着在根本上的大推进作用。
朱允通说道:“这些人也算是为大明流过汗流过血,立下过功劳,保家卫国的。”
“他们也算是功臣。”
“朝廷不能让这些人寒心。”
他继续说道:“让他们寒心了,其他的将士们也会赶到寒心。”
“这会影响到军心士气。”
李景隆低头不语。
他在仔细思索。
对于下的说法,他不敢苟同。
“陛下,历代一来,清除军队,尤其是京营这等成卫都城的大军,施行的方法都是直接淘汰。”
李景隆说道:“宁缺丹滥。”
“至于他们之后的处置,发放遣散费即可。”
“有的就是单单的发点路费。
“这也没有到影响军心士气的地方。”
李景隆完全没有注意到朱允的神色变得难看起来,
他低头继续想了想,说道:“这对那些泥腿子来说,都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的。
“朝廷养着他们在军中的伙食,已经是莫大的恩德了。”
“所以,基本上。
他还没说完,朱允问道:“所以,你们也是能够心安理得的对待了?
李景隆下意识的点头,就被朱允讥讽道:“你们这些勋贵大将,一个个当年不满皇爷爷开国的封赏。”
“为什么那个时候不能是理所应当,司空见惯的承受了?”
“反而对皇爷爷不满?”
李景隆这才听出来天子的语气不善。
他噗通的跪在地上,道:“臣有罪,未能体“七八零”会天子圣意!”
他这会儿是后背冒汗。
不知道下为何就突然动怒了呢?
他仔细的回想了一下。
自己说的话,没有问题啊。
李景隆说的话确实没有问题。
至少除了朱允通以及新军之外的人听来,都是没有问题。
谁会在乎底层将士的死活啊。
战场上都不关心。
就别说是被清退出军中了。
只怕更是没有人会过问。
青史留名的,都是那些丰功伟绩的大将。
有多少普通的士卒,只不过是史书上冷冰冰的数字?
没有大将名将跌岩起伏的经历,却是他们成就了哪些大将名将青史留名的历史。
朱允通冷声道:“你没有罪。”
“有罪的是这个时代。”
李景隆一句话都不敢说了,只得撇高屁股,装成鸟
这句话已经很是严重了。
他身板小。
打不住这种话。
但他不明白天子生气的点在哪儿。
“把习惯当成常态。”
“苛待漠视将士的待遇。
“最后会演变成什么?”
朱允通似乎是在自言自语的说道“最后就会因为一些将领的小恩小惠,变成了人家的私兵家丁。”
“只听人家的将令,而不知天子诏令。》
“朕那舅姥爷不就是如此嘛。”
他语气很是平淡,轻呵一声。
李景隆吓得屁股都撇高了三分。
身子都在哆嗪。
“臣不敢。”
“下明鉴,臣断不敢有此心思。”
李景隆煌恐的拜服喊道“伏维陛下,作威作福。”
凉国公蓝玉的一千多义子,秘密被处理,自己还被圈禁。
这对曹国公李景隆来说。
并不是什么秘密。
基本上顶尖勋贵们都知道这背后的辛秘。
就是因为蓝玉的手下,那些义子就只听蓝玉的。
不尊朝廷,不尊天子。
天子根本不在平蓝玉这个舅姥爷的感受
旦夕之间。
下令就将蓝玉圈禁,并将他党羽杀一空。
影响至今。
哪怕蓝玉担任了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