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几天。
西线战场和辽东半岛关东军第二道方向战场,一直在维持一种奇妙的“平静”当中。
奉日两军都在蓄力当中。
前线的战况依旧激烈,双方的伤亡都不小。
但双方都很默契
都没有拼尽全力,依旧是很默契的控制着战争的强度
奉日两军都在等增员部队。
日军在等待本土30万兵力的增设集团军的抵达,奉军同样也在等待新建集团军的增员。
张万铭下达进攻指令后,并未急于求成。
他很有耐心。
在得知日军早紧急增兵30万后,张万铭的心思就变了。
日军的兵源可太充足了。
张万铭要利用每一场战役,尽可能吃掉日军更多的土兵
就如同温水煮青蛙。
不断的通过小战役和大战役,蚕食日军有生力量,让本土源源不断增兵增援
这样。
等日军反应过来之际,少说能吃掉百万大军。
张万铭仔细的盘算过。
按照后世对于二战详情的分析,日军最多兵力应该在三百万左右。
一口气吃掉三分之一。
一
对于日军来说,就是绝对的伤筋动骨。
张万铭可是要剑指东洋岛。
目前的奉军又没有类似“小男孩”的战略级武器,抢滩登陆以及登岛作战是一定会发生的。
在三省境内的作战。
奉军不仅掌握着地理优势,还具备快速补给和增员的能力。
可等到那时。
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繁琐和复杂。
在加上日军本土充沛的兵源储备,奉军一定会出现大量的伤亡。
张万铭是想覆灭日军。
可也不忍用海量的土兵性命做代价。
在三省多剿灭一伙日军,也就代表着,将来的登岛作战,士兵会少面对一伙日军士兵。
绝对的长远之举。
还是那句话。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张万铭自始至终端起目标都未有过变化,那就是剑指东洋岛,让这个充满着丑陋的航脏国家消失掉
所以,张万铭很有耐心。
10月中旬,天气已经渐渐寒冷起来
三省北部一些地区,昨天已经是下过了一场小雪。
预示着,冬天要来了。
三省的冬天,很冷,冷到吐口睡沫不等掉地上,就已经结冰。
“冬装发下去了吗?”
府上。
张万铭忽然问道。
“大帅,已经分发下去了,卑职保证绝对不会让前线任何一名战土冻到。”
听到许久未听到的声音,张万铭抬起了头。
王永江!
“王督办,何时回来的."?”
对于王永江突然回奉,张万铭还是有些意外的,也有些惊喜。
自从奉军同日军正面开战以来。
张万铭的核心圈子中,唯有杨宇霆始终陪在身边,其他人都是已经在独当一面。
冯庸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空军基地。
教导部的碎杂事,都是交给了教导员中表现一直很出色的李悠书负责。
自从血战407高地一战成名。
之后朝边境战役中,李悠书都是展现出了,超脱他这个年纪的成熟和稳重,
教导部和一般部门不同。
年纪大、资历深、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如果硬要说晋升标准。
倒是有一条。
那就是心中的信仰强度,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
李悠书,无疑是年青一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员,成为了冯的副手
沈鸿烈负责葫芦岛港。
别说没什么事儿,就算现在奉日两军打的如此激烈,他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门心思都扑在造船坞上。
周天南倒是经常会与张万铭碰面。
不过大多也都是讨论武器装备的技术问题,很少会涉及其它事情。
周天南虽然是奉天武器研究院副院长。
可由于张万铭这个正院长仅是挂名做个甩手掌柜,所以周天南也鲜有空余时间。
再加上是奉天复合超级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