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
秦兴继续介绍道。
“动力最终的表现,还是在速度上。
“这辆三轮车的最大时速是380公里每小时,但在这个速度之下,人类的反应难
以操~控。
“安全起见,一旦车速超过150,智能辅助系统就会介入驾驶。”
安全起见?
你这玩意儿都380公里了。
你还考虑什么安全?
杀人犯,但不随地吐痰,是这意思吗?
还有。
能不能别一口一个三轮车了?
高铁都没你快!
不过。
此时秦兴说出这些孩人的人数据的时候。
大家内心也没有那么的难以接受。
毕竟在核聚变的动力总成之下,你是说你能开到3800我都是信的。
“小秦,我打断你一下。”
此时林枭对于秦兴的称谓客气了许多。
不再是“你小子”“小兔崽子”之类的称谓了。
“既然你这个车设计成突击车。”
“你就要考虑在战场上的适配性。”
“战场可都不是铺装工路,你这车这么快,士兵不得颠散架了?
刚才被士兵们抬下来的陆仁嘉大家是有目共的。
差一点就把五脏六腑吐出来了。
这还是在市区的公路,而且开的不快。
要是上了战场,这么快的速度,那就是移动的筋膜枪。
秦兴摸了摸自己的脑门,认真的说道:“当然了,我考虑过。
“突击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解决最后五公里的战术投放。
“但我这车不一样,它的定位就是全地形突击车。”
现代战争,兵贵神速。
所有的战术都是建立在机动化的前体力上。
就拿本世纪的几场大仗来说
全球化部署是基础。
战事一开,运输机从全球任何一个地点运载人员进入战场。
前哨基地则派出近端空中集群
到达战场中心位置,士兵才能采取车辆突击或者步行进军的战略
这一切。
都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
对于军事强国来说,前面的运输环节都不是难事儿。
难得是最后的五公里。
士兵从前哨基地到达任务执行点,可能会花费二十四小时中的绝大部分。
因此。
全世界各国都在尽力的解决最后五公里问题。
但秦兴的解决方法很硬核。
“要想解决最后五公里,那就必须从开头五公里开始。”
“诸位想象一下。”
“士兵从前哨站驾驶三轮车,既可以在铺装公路上行驶。
“又因为三轮车的机动优势,还可以在野外非铺装道路形式。”
“三轮车的极速可比装甲运兵车高,野外速度也比机动化车辆高,整体不是更快
吗?”
所有军人都皱着眉头。
一时间绕不过弯来。
等到他们想明白之后,都摆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是这样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出去旅游,既要坐火车坐大巴再转摩的一样
如果摩的拥有火车的速度。
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采用摩的这种交通方式呢?
“当然了!”
秦兴继续道。
“有的路段确实轮式车辆是难以到达的。”
“所以我为三足金乌设计了第二种行进模式,飞行模式!”
“遇到某些艰难路段,可以选择飞行模式,陆军转空军,不就完全解决问题
了?”
对于速度太快,安全性的问题。
秦兴给出了终极解决方案。
但是。
林枭眉头紧皱道:“道理是没有错,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交通工具叫做飞机啊?
“我一开始就坐飞机不好吗?”
好家伙。
陆军转空军。
你还真说的出口。
秦兴却之以鼻道:“司令员,一看你就没认真听讲。”
飞机和我的飞行三轮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