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
刘禅坐在文华殿,大概翻看着奏折。
将朝政的琐事全都交给内阁和司礼监,是一回事。
为了不被架空,翻看奏折,就是另一回事了。
刘禅或许很懂懒,不算一个贤明的君主。
可多年来的皇帝经验,让他能够在不断享乐的时候,一定程度上把控朝政。
或者说,他学习了嘉靖和万历两位前辈的摆烂经验。
用最小的精力,来最大程度掌控朝堂。
之前用抓阐的方式,选出七位内阁大臣。
何尝不是抱着这样的想法。
“陆下。”
魏忠贤跪在地上,手中捧着几份奏折。
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
只不过和以前,还是不太一样了。
嚣张不在了,独断专行不在了。
剩下的,只有一个将野心收在心底的老奴。
“听说,你又抓了几个御史?”
上面的刘禅,淡淡地问道。
听到这话,魏忠贤连忙伏在地上,恭敬地说道。
“票告隆下,这几个人抓之前都是知会过王承恩公公的
他们骂骂老奴倒是无所谓,可奏折言语中明显对您的攻计。
老奴怕陛下您的清誉受损,就下令抓了他们。
并没有严刑拷打,只是按照大明律惩处。”
重新回到这个地方的魏忠贤,无比珍惜这个机会。
只有在皇陵,孤寂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他知道以前的日子,有多么的可贵!
“恩,清誉不清誉的,朕也不在乎这个了。”
刘禅听到这两个字,只是想笑。
清誉距离他太远了,他也懒得去追求这个虚无缥的东西。
毕竟大厦将倾,这股巨力是谁也无法抵挡的。
即便是他这个大明的皇帝,也无法阻止!
想明白这一点,刘禅才会将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享乐之上。
高兴一天,快乐一天,高兴快乐又一天。
“以后,那些御史想说就让他们去说好了。
只要不耽误事,随便他们。
御史,不就是于这个的吗?”
闻言的魏忠贤,只是伏在地上说道
“陛下,老奴知晓了。”
又过了一会儿,刘禅将几份奏折扔在了地上。
将手放在脸上,生无可恋地说道。
“辽东打仗103要钱,各地平乱要钱,加税,给百姓加税。
难道这群文臣,就想不出其他的办法吗!
现在百姓过得这么难,还加赋税,不是要他们的命!”
刘禅几乎都可以想象,他下旨加一百万两的赋税。
那底下的贪官污更,就能压榨出一千万两,两千万两。
然后私自瓜分,只留给他这个皇帝微不足道的一百万两。
至于百姓?
谁在乎呢?
作威作福的当地官更,过着大鱼大肉的日子,不在意。
京师内悠然的重臣们,又看不见这些,更不在意。
能够在心中闪过几分百姓不容易的想法,就算是青天大老爷了。
崇祯帝或许不知晓,认识程度不够。
刘禅却是知道的,而且知道底下人胆子很大,非常大!
“阵下,老奴倒是有个办法。
可以不用给百姓,增加赋税负担
还能够筹集银子作为辽东和平乱的军饱。”
魏忠贤的话,让刘禅看向了对方,
“总不能是什么抄家的法子吧?
这朝堂上有钱的也就几十号人,全抄家也没多少。
最多花个一两年,就花光了。”
他倒是不反对抄家,只是觉得抄家不划算。
京师内的这些大臣,府邸上能有多少钱?
刘禅几乎都可以想道,在群臣的老家,可是有着数不尽的良田和豪宅。
那些远离京师的诸多地产房产,店铺生意,才是他们士族的真正家产。
可惜,现在的刘禅鞭长莫及,无法将那些翻出来。
京师内抄家,一家弄个几万十万的,不太划算。
刘禅对于这件事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有的只是利益考量。
“陛下,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