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万代军功 > 第22章

第22章

“可是。”

张浚对于撤退,非常地抗拒。

难道之前取得的战果,都要吐回去?

而且士气低落,金人若是进展顺利。

防线的弱点被曝光,说不定会引起连锁反应。

金军的人数从五万人,会变成十万人,二十万人!

“官家,臣以为不然。

只要您在后方,那前线将士就没有心理负担。

可安心与伪齐和金人作战!

此次毕竟是突袭,敌人粮草辎重不足。

时日一长,他们必然崩溃。

之前打下来的城镇,全都要吐出来!”

闻言的刘禅陷入了沉默。

左手是相信岳飞,相信郦琼他们能够坚守寿州。

右手是撤退,向着更后方的临安(杭州)撤退。

刘禅这个官家眼前,是无尽的战争迷雾。

他不知道敌人的实时位置,更不知道自己人的实时位置。

人数多少,武器情况,粮草辎重,士气如何?

这些都一无所知。

有的,只是战报上模糊的描述。

寿州城可能有十余万敌人,还可能有数万金军。

己方正在守城,城内情况不知。

剩下多少人可战,不知道。

还能守多久,不知道。

狭窄的信息获取渠道,让刘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有人说寿州能守,有人说寿州马上要陷落。

谁都有各自的理由。

听上去,似乎都有道理。

可究竟能不能守住?

一切都隐藏在战争迷雾中。

“散朝,散朝吧。”

刘禅无力地摆摆手。

底下的人劝道。

“官家,还望尽早作出决定!”

“官家,拖不得啊!”

少顷,文臣和武将陆续散去。

刘禅一人坐在大殿之中,思考着接下来的去留。

“相父,好难啊。”

他不由得怀念起了诸葛亮。

有相父在,他从来不需要担心决策。

诸葛亮会决定好一切,剩下的就是执行。

即便五丈原后,还有诸葛亮的接班人做决策。

他们都会给出偏向,而不是把所有的信息都扔出来。

让刘禅一个人决定。

孤独一人坐在龙椅之上,他回忆着在蜀汉的日子。

无边的记忆滚滚而来。

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赵云。

这些人的面孔,一个个出现在脑海之中。

……

建康。

局势动荡,人心不安。

到处都在传金军打来了。

人数从五万人被吹到十万人,二十万人。

仿佛金人全军出动了一般。

惶恐和不安,在每个人心头萦绕。

不少富庶之家,听到消息后就准备南逃了。

城门尽是拖家带口的百姓,或去南方的住宅。

或去投奔南方的亲戚,或是干脆的举家跑路。

朝堂上的文臣武将,也就比百姓好一点点。

他们知道金人暂时只出动的五万人,其余没有情报。

次日,等他们来到皇帝行营,才猛然发现。

官家呢?

刘禅哪去了?

无论是劝谏坚守的宰相张浚等人。

还是打算南撤的刘世光等人,全都傻眼了。

行营内皇帝的住所空空如也!

那么大一个官家,人呢?

城内城外这么多禁卫守军,还能丢了不成。

一个念头立刻在群臣中炸开。

屮,官家一个人先跑了!

起码带上我们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