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
发蓝锡王世子,波旁公爵,孔代亲王,路易四世·亨利·德·波旁下意识地捂住了脸。
怕别人看到他那压不住的嘴角。
到底是年轻,修炼不够。
看看西洲老油条们,各个都是泪流满面。
苍天开眼啊,镇压世界的大山终于倒掉了,西洲人民可以呼吸自由而香甜的空气了!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么不让人喜极而泣?
“上奏太上皇,昭告天下,圣皇驾崩,鸣钟九十九。”朱伯植顿了片刻,继续说道:“传诏受阅诸军,换缟裳,阅兵推迟至下午两点。”
阅兵继续。
从崇祯元年阅兵式开始至今,八十二年间一年未停,今年也不停。
各国为何老老实实的?
阅兵式绝对功不可没。
整齐步伐的背后,是严格的纪律和训练,以及超强的执行力。
任何具备这些素质的军队,战斗力都会很强悍。
何况阅兵式上还会出现一些新武器。
比如西洲诸国还在研究单打一时,京军已经换装了快十粒,当西洲解决子弹产量换装快十粒时,京军又装备了三十发。
冲锋枪,轻机枪,通用机枪,机关炮,坦克,步兵战车,轮式装甲车,自行突击炮,单兵火箭筒,火箭炮,导弹……
每两年就有一种新武器,已经成了惯例。
模仿都来不及,追赶的精疲力竭。
绝望。
现如今,很多国家都放弃了军备研究。
反正大明会维持西洲秩序,没有国家敢违背大明意愿发动战争。
一朝躺平日子宽。
巴适。
如今圣皇驾崩,大明会不会毁约啊?哪怕不管西洲事务,也会大鱼吃小鱼啊……诸藩国使节忽然就泣不成声了。
有禁卫出来,喝道:“陛下旨意,传各摄像摄影师,为圣皇留遗像。”
诸多摄影摄像师不敢怠慢,连忙拿着设备进去。
大体没有动。
“大限至去矣”下面的遗诏被收了起来。
厚厚的两本,朱伯植也来不及看。
噼里叭啦一阵光芒闪烁,圣皇最后的样子被留了下来。
“曾祖父~”朱怡锃连滚带爬地冲到了床前,嚎啕大哭。
“太上节哀,此乃喜丧。”董伏虎劝道:“当务之急,乃是筹备后事。”
朱怡锃不停,哭了半晌。
朱伯植稳了稳情绪,令各臣进来拜别。
先是亲王公主勋爵,随后内阁辅臣,各部尚书、主政,各部侍郎,三品以下就在门外远远看一眼拜别。
官四品以下的都看不到屋内情景,只能跟着拜。
消息传出,全城陷入寂静,随即哭声震天。
近二十年,圣皇除了去了一趟南洲,并没有管半点军政事务,但是他的足迹遍布京城大街小巷。
所有人都知道圣皇知道他们知道圣皇的身份,但是大家心照不宣,乐在其中。
如此亲民的圣皇,谁不敬谁不爱?
尤其是被圣皇耽误了青春的老姑娘,真的是痛不欲生。
诸臣拜别,棺椁运来。
朱怡锃父子亲自动手,为圣皇更换衣裳后,抱着放进棺里。
朱伯植说道:“圣皇遗诏,无需陪葬,然而儿臣以为,当取圣皇印、弓、箭、盔、甲为陪。”
朱怡锃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任凭皇帝做主。
放进圣皇最爱的套装和皮肤,棺材封盖,由太上皇父子并诸亲王抬着棺放进椁里。
亲卫送来的孝服,太上皇父子、太子、诸亲王文武换上,禁卫仪仗已经换成了灵幡白旗。
太子抱着圣皇遗诏在前,太上皇皇帝与诸亲王六十四人,一起抬着棺椁往圣皇广场去。
棺椁由甲骨文木(蛇纹木)制成,天下唯一,极其沉重。
六十四个养尊处优的家伙没走几步就抬不动了。
幸好陪在身边的大明将军们及时接手,没让圣皇落地。
街道两侧,百姓伏地而哭。
到了圣皇广场,哭声震天。
圣皇被抬到了检阅台上,最后一次检阅大明军队。
各部已经换了缟裳,但是装备迷彩无法更换,只能蒙上白布。
两万军队,千余台装备,也就大明才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搞定这一切。
圣皇虽去,国力犹在。
西洲诸国和各藩王把小心思按了下去。
哀兵必胜,怕是京营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