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的外公外婆都是乡村小学教师,依依的妈妈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家里的老大,依依妈妈后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依依的外公外婆上班忙碌,依依妈妈是她奶奶一手带大的。按照现在的叫法,依依应该叫她太奶奶。在当时,按照农村的叫法,依依叫依依妈妈的奶奶叫老太。
依依太奶奶的丈夫是烈士,参加革命,打仗时候身中流弹,不幸牺牲了。太奶奶丈夫牺牲的时候,依依的外公只有一岁不到,对他这个英雄的父亲一点印象都没有。
依依的太奶奶一辈子没有改嫁,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艰苦的在村里讨生活。自从依依妈妈出生以后,太奶奶可是当做心肝宝贝,心疼的不得了。
太奶奶一生没有女儿,简直就把依依妈妈当成了自己的小棉袄。依依太奶奶真是把依依妈妈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依依妈妈刚出生时候是腊月寒天,那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刚出生没几天,依依妈妈起黄疸,脸上,身上都蜡黄蜡黄的。
当时窗外的大雪有半人深,很多树枝都被大雪压断了,“啪啪”作响,就像是过年时候,家家在放炮竹,炸鞭炮一样。
依依太奶奶着急上火,嘴上都是火泡。那时候的乡村,十里八村才有一个土郎中。有时候土郎中出诊了,还不一定能找到,
实在没有办法了,也不能在家坐以待毙吧。这时候,依依太奶奶心一横,把小小的依依妈妈包好了,然后用裤腰带绑在身上,外面再穿上一件大落落的粗布棉袄。然后,依依太奶奶深一脚浅一脚的,带着依依妈妈满村庄的去找郎中看病。
好在看病及时,依依太奶奶在土郎中那里配了草药。把草药拿回家后,太奶奶煎好药,给依依妈妈连喝带涂。没过几天,依依妈妈的小脸蛋就露出了红晕。
依依太奶奶实在是对这个孙女十分的疼爱,在太奶奶精心呵护下,依依妈妈很快就长大了。
后来,依依的外公外婆又给依依妈妈生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可是奇怪的是,依依太奶奶的眼里心里,只有依依妈妈这个孙女。其他三个孙子孙女,太奶奶都不喜欢。
依依妈妈都十多岁了,每天晚上还是在依依太奶奶怀里搂着睡觉的。而其他的弟弟妹妹都没有这种优厚的待遇。
这样就造就了依依妈妈恃恐而骄的性格。在农村八九岁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得帮家里做点家务事了。比如:烧火,喂鸡,打猪草等等。
可是每次依依外婆让依依妈妈出来做事的时候,依依太奶奶都会拦住她,让她去玩,太奶奶替她干活。
时间久了,依依外婆就不再叫依依妈妈做事情了。宁愿自己多干点活,也不想听依依太奶奶唠叨。这就越发助长依依妈妈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的本领。
外公外婆当了一辈子小学老师,太奶奶手里也有烈士抚恤金。在农村,这样的一家子照顾四个孩子,还算是说得过去。最起码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四个孩子没有挨过饿。虽然穿的衣服差了点,但是好在也没有挨过冻。
依依妈妈曾经和依依说过,她上小学的时候,上学路上吃一个白面馒头都会引起同学们的眼红和嫉妒,因为他们只能吃野菜窝窝头。
而依依的妈妈在她奶奶精心呵护下,更是独享一份荣宠。家里好吃的,一切好的东西,她都有优先选择的权利。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依依妈妈读完初中,参加了中专考试,考上了县城卫校。卫校毕业的时候,依依妈妈才十七岁。按照规定,依依妈妈分配到了乡村的镇卫生所。
依依太奶奶是个强势的女人,她觉得她的宝贝孙女不应该只在乡村卫生所。于是依依太奶奶拿着烈士证,带着依依妈妈走进了县委大院,找到了县长!
和县长说明来意后,没想到县长二话没说,拿起一支笔就批了条子,盖上了大红戳。县长让太奶奶带着批条和依依妈妈去县医院报到。
于是,十七岁的依依妈妈被她的奶奶护送到了县医院。刚到县医院,依依妈妈被分配到了急诊科。依依妈妈年龄小,在县医院人生地不熟的,加上急诊科工作强度很大,很快依依妈妈就感到非常的不适应。
每次休息,依依妈妈回到家就向奶奶哭诉县医院的不好,她想回来,她想调回乡镇卫生所。依依太奶奶没办法,只能好言安慰,好语劝说,能进县医院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哪能说调回来就回来呢?
依依妈妈只能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在县医院苦苦挣扎,度日如年。她总觉得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