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就到了十月初一日,也是寒衣节。
按照周云霁已知的说法,这一天是冬季里一个重要的祭祀日。
不单周遭的农人们都要自在家中祭祖祈福,这丹露寺也会接纳善男信女们供奉的祭品,兼做法事,一是为了超度往生的亡人,二是为了供奉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好叫它们不必挂念凡间俗世安然过冬。
祭祀的另一大主题就是“授衣”。
因为从十月开始,正式到了寒冷的冬季,人们都该换穿冬衣了,活着的人要穿,去世的祖先当然也要穿。
是以今天的祭祀项目之一,还包括给往生的人“送衣包”。
总之,在孩子们口中,这又会是寺庙里忙碌热闹的一天。
为了瞧热闹,周云霁同往日一般早起。
穿好了厚衣服,她要趁着人少先去一趟茅房。
呵气见白的时候,就连晚上起夜上个厕所都成了需要犹豫再三的事。
还是在家的好。
寺院的钟声敲过三遍,西边各处院落里的灯笼也亮起来,不过那灯光只够勉强照明,叫人不至于分不清方向而已,周云霁一边迷糊一边趁着昏暗的灯光摸黑走路。
正走着,脚下一绊,她一脚踢在了石头上。
克罗一声闷响,那石头也被她踢出几步远。
声响不对,周云霁低头,隐约能见那东西在依稀的灯光下被映照出有棱有角的影子,可不像石头。
上前捡起一看,竟是墨黑一只巴掌大小的方疙瘩,那表面还泛着一丝光亮。
什么东西?
周云霁顺着那四方的棱角摸了摸,几乎是个正方体,外表十分光滑,上头的反光处又略有些起伏。
天太黑,她看不清楚,但直觉里,这玩意儿手感光滑细腻,可不像一般的物件。
周云霁一手将东西收起来,若无其事先上厕所。
今天的人会很多。
这一天清晨,小菜园共向寺中送了将近十担的菜蔬。
其中一块白菜田里的白菜已经全部摘完,后两日就要将剩下的残棵败叶全部清理掉,拔起来的烂菜叶子会扔去地头的小圊坑里沤肥,来年春天种地的时候增加地力。
周云霁参加完劳动,在小菜园得了一个菜饼,一边吃着就朝中院的厨房赶。
她要去看看今日究竟有什么好吃的,毕竟是阿卢口中为数不多能够吃上肉的日子。
可惜,周云霁来得太早,肉沫也没见到一星儿,便先被招呼着帮忙清洗摘菜去了。
好容易等到庖间的准备工夫做完,周云霁已饿得肚子咕咕乱叫。
今晨干的活儿太多,那一张夹了些许素菜的杂粮饼也被消耗光了,真是得不偿失。
厨房里的谷师傅见她气奄奄的,便笑着招手叫她到一旁,给了两大块小米锅巴。
“低声些,出去逛着,放斋再来。”
周云霁这才将锅巴揣好,笑着走了。
她现在已经像一个不折不扣的本土散养孩子,什么东西都能往怀里一揣,不干活儿时也是一身的灰土,实在闲下来还会笼着袖子揣起两手晒太阳……
根据之前的经验,周云霁没有回到西院去,而是先上东院看了一圈。
东院里除了七八位老人,还有几个不良于行的残疾人,另还住着一些久病卧床的人。
现在约摸是巳时一刻,到饭点还有一会儿,第一拨布施的人已到了。
不过今天来的人不是分发食物,而是带来了一些可能用得上的旧衣物。
照周云霁看去,这做布施的还是大户人家。
送给老人的衣物都不显破旧,有的甚至看起来还很新。
她便放心回去等饭吃,自己现在有了一身厚衣服,暂时不会冷,那过冬的旧衣,老人们更加需要。
且她昨日就问过了东院的阿令,明天初二日,可以带她到临近的大礼村去。
在那附近有寺内的田庄,阿令正要送寺里的大师傅去办些事。
上午的一顿饭,确实比平常丰盛,有一份加了少许碎肉末熬成的肉粥,还多了两种糕饼,糕像发糕,饼是类似在焦家吃到的那种加了少许香料的杂粮厚面饼。
据说今天的粥饭,包括那糕饼,都是同一位每年皆会来做这善事的供养人布施。寺院里只是配些素菜,和费了烧火熬煮的工夫。
所以他们都能敞开了吃,不限量。
周云霁已吃饱了,又多拿了两块厚面饼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