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我在大明当帝师 > 第79章 加强内卫,朱元璋于军事上的天分

第79章 加强内卫,朱元璋于军事上的天分

第79章 加强内卫,朱元璋于军事上的天分

章诚因此颇为无语,道:“挑个土而已,你们怎么也要比,量力而行不行吗?”

正往回走的朱元璋,也看见了这一幕,且因此沉下脸:“你们啊,真是帮倒忙!”

这几个人接下来只得告罪,然后灰头土脸地开始把摔在地上的土分批次的挑走。

李梦庚只是怪郭景祥太逞能,非要挑那么多土,使得他不得不加码。

“农具?”

朱元璋道:“可火铳射不远,点火药很麻烦,铳管也容易炸着自己人。”

朱元璋说道。

“无论如何,造火铳需要的原料类型是比造弓箭需要的材料种类更少的,工序也少许多。”

皆不过二十多岁年纪的章诚和朱元璋二人,倒也干得颇为起劲,没多久就挥汗如雨。

“他们真是朱总管和那位州牧章先生?”

“竟如此年轻!”

章诚则并排着走在他身旁说:“那就由我来吧!”

“不过,上位说的也是,以现有的火铳水准,是得对火铳手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造成,培养一个优秀的火铳手的难度,并不比培养弓箭手和马军低。”

“好!”

章诚说道。

章诚这里则和朱元璋一起挑着土过浮桥来到了河对岸,背着斜阳,把土倒入规定的区域。

“汪广洋?”

说着。

“另外,造火铳的时间比弓箭要快。”

汪广洋也正巧到了滁州城,且来到了滁州城的工地上看见了朱元璋和章诚等人挑土的身影。

“所以,不如这样,先只培养一批火铳手负责内卫如何?”

朱元璋喃喃自语了一句,就重新挑起土来。

章诚道:“不够就建军械厂造!正好滁州城,也有不少工匠,可以让他们造火铳,另外,到时候也顺便让他们造些农具。”

章诚道:“是还需要更多人才,不仅仅是管民的人才,接下来设工厂后,还要有许多技艺上的人才。”

“人才!”

朱元璋继续说了起来,且看向了前方正在努力挖泥疏通河道的民工们,道:“真会有这样的火铳营存在吗?”

而冯国用则瞪了张冕一眼。

“对内镇压匪寇、拿奸缉盗时,遇不到成规模铁骑和弓箭手,最多是些抗税的民团和劫掠商旅的匪寇,所以,拱卫司和税政司以及城防的兵,完全可以先用火铳手,而不用把马军和弓箭手大量派来负责内卫。”

章诚道:“可以想办法提高铳管质量,另外可以对火铳手军纪要求再高一些嘛,要求他们必须在等敌人更近一些再发射,也可以给他们加一排盾手,帮他们抵挡敌军的远程攻击,进而更有胆气做到把敌人放进了打。”

同时。

汪广洋也在一民工的指引下,认出了朱元璋和章诚,而因此还确认性地问了一句。

朱元璋好奇地念了一句。

“没错。”

朱元璋听章诚这么说后,颇为意动,但也没有立即赞成,而只认真思索起来。

“我相信会有的。”

“但咱没有这么多空还去找工匠造火铳,训练火铳兵。”

章诚也开始对朱元璋说:“上位,胡元如今正在加紧围剿张士诚,兵锋甚利,已有许多小股义军被剿灭的消息传来,六合方向也传来有元兵大举出动的消息,我们可以安稳积聚实力的时间并不多,如今得抓紧发展壮大自己,将来才能避免被剿灭。”

章诚很认真地回了一句。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更多百姓可以靠进厂解决生计问题。”

而郭景祥则怪李梦庚非要在挑土这事上超过他,所以摔倒,进而害他因此在转身时没站稳。

“但无论如何,造火铳的确比造弓箭的确更容易,也更容易被以南人为主的义军兄弟们掌握要领。”

而汪广洋感叹了一句,然后就沉默地看着朱元璋和章诚挑土的场景。

章诚继续阐述着建工厂的意义。

章诚回道。

“话虽如此。”

“如今滁州城新增人口比现有土地多,到时候肯定不够分,尤其是这疏浚河道的工程结束后,又不能全部招进军队里,自然需要通过建厂来让一些百姓可以通过做活得以生存。”

“再有,让人熟练掌握火铳,比熟练掌握弓箭要更容易些,而火铳也有远程打击的效果。”

“至于,点火药麻烦这事,也可以多设几排火铳手,至少三排!”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朱元璋随后又问道:“你刚才说内卫的压力在增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