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我在大明当帝师 > 第64章 设学校,怼了降官

第64章 设学校,怼了降官

第64章 设学校,怼了降官

“正因为他们怕的还是老百姓。”

“所以,我们还是得从老百姓中培养真正可用可信的人才。”

“让知识不再被少数人垄断。”

章诚这时说了一句,且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向章诚:“章先生的意思是?”

“除此之外。”

“即便是教正经知识,我也会在让他们教之前,与他们一起商议拟定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他们按照大纲和教材来教。”

“还是说,你们是真的有意在借着教学的时候,去实现自己某些别的目的?”

“如此就好。”

章诚笑着回答起来。

“我既已降顺,怎会有别的坏心思!”

“学员:汤和、花云、唐胜宗、朱文正、陆仲亨、华云龙……”

张冕和赵禄听章诚这么说后,皆深呼吸了一口气。

“也就是说,这老师与学生之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只为了道之传扬,不是说在这教学之事里,只有学生受了好处,老师也得了好处。”

“凡是只要纲正目顺,执行的时候就很难乱起来。”

朱元璋拍案叫绝:“好一个纲正目顺,到时候把大纲和教材也给咱看看,咱也需要学习学习。”

章诚颔首。

赵禄哑然失笑:“不是说拜师都要下跪吗?”

赵禄颇为意外地问了一句。

“训教:缪大亨、张冕、赵禄。”

章诚道:“我的意思,在教学之前,我们得确定一下教学大纲和初期教材,哪些可以教,哪些不能教,哪些现在不能教,如果执教者没有遵守,会如何处置。”

而章诚在与缪大亨、张冕、赵禄三人商量如何办学时,就提到了要设教学大纲和初期教材的事。

“我的意思是不让他们教经学文史,只让他们教行军打仗与钱粮筹备。”

章诚接着就又道:“所以,只怕将来难免有彼此不容的地步,而这个时候若能让弟兄们更明事理,更有知识,更有觉悟,他们也不至于会被轻易收买或离间。”

章诚则笑着问道:“怎么,你们是真打算对入学的人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真确定没有规矩的教就能教得好,不担心教出主张不一的人吗?”

“经学文史这些容易被误导的,由我自己来教,上位也可以抽时间亲自来与他们探讨。”

赵禄则突然又问道:“那官学学员入学时,是否应先向我们行跪礼,而自称弟子?”

“上位的担心是有必要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如果不给这些归顺的官绅制定影响义军兄弟们的规则,则他们会更加别有用心的在背地里影响我们义军兄弟,甚至正经的知识不教,反让他们误入歧途,进而站到百姓的对立面去。”

“设学校。”

赵禄也很是意外地瞅了张冕一眼。

“这次选考结束后,一些家世清白、主张信仰颇与我们相同,而愿以重建华夷之礼、使天下黎民不饥不寒的寒士,可以培养为军官,这样就可以通过他们把我们的主张建立在最基层的军队上,使大军军纪更强、战斗力更强。”

“另外,至于如何避免他们教得义军兄弟们也跟着不把百姓当人,跟着只会为自己谋富贵。”

“当然,上位对他们不完全放心,我也不对他们完全放心,所以与其让他们管军管民,还不如让他们把知识教给我们信得过的人,然后再让我们的人去反过来教育他们。”

章诚说后,朱元璋也无奈言道:“是啊,学问被他们掌握着,我们这些义军兄弟又不能不学,但如果不由我们定给怎么教的规矩,只怕他会在暗地里反着教。”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我也有准备。”

“而我们不能只让我们义军去实践中摸索进步,应该让他们有机会去学习,这样可以尽可能地让他们进步,减少我们自己的损失。”

章诚将自己提前拟好的第一批教师和学员名单给了朱元璋:“上位请看看这个名单,我打算先设立滁州兵学,先把一批表现不错的义军兄弟培养起来,让他们能够军政皆有所能,而名单里就是负责教他们的人与学员,现在就等上位点头了。”

章诚则问赵禄:“自古跪乃大礼,非有大德者,不能受之,你觉得你有这样的大德受之吗?”

“再有,安排人对士兵和普通百姓开识字班之类的夜校,让他们会基础的认读,优秀者还可以选入学校进一步培养为官员。”

章诚回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