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瑾瑜离开戒律堂后,便向主峰藏书阁走去。此时,她的师尊突然出现,苏瑾瑜赶忙上前拜见。
素衣真君看着她,眼中露出一丝赞赏,说道:“小瑾瑜,刚刚戒律堂特寻为师,赞扬了你一番,小丫头做的不错。”
苏瑾瑜微笑着谢过师尊的夸奖。
素衣真君伸手摸摸她头,又微不可察的皱了下眉道:“为师观你,如今修为已炼气四层了,可是有何遭遇?”
苏瑾瑜如实回答:“回师尊,徒儿那日在藏法阁,寻了门玄级冰系功法,修炼窍门竟与引气入体时境况一致,得到功法后,徒儿照功法修炼了大半年,就到练气四层了。”
素衣真君的视线透过苏瑾瑜,看向远处担心苏瑾瑜过于急躁,打算打压一下她,于是语气严肃道:“小瑾瑜,修行半年,可有所得?”
苏瑾瑜很少见师尊,如此严肃,心里顿感不安,思索片刻后认真说道:“弟子近来勤加修炼,以求突破,并无偷懒。”
素衣真君将视线转到苏瑾瑜身上,带着严厉说道:“修道者,当遵道法自然,以固根基,以正心境,以精技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苏瑾瑜疑惑道:“弟子不明师尊所言何意,请师尊明言。”
素衣真君看着苏瑾瑜,眉头微皱地说:“小瑾瑜,你修炼之速过快,只关注技法与修为之提升,而忽视遵循道之自然,以致心境不稳,根基不牢,容易走火入魔。”
苏瑾瑜心中一紧,她知道师尊一直在关注着她的修炼进展,也明白自己近期的修炼速度确实有些超出常人。她恭敬地回答道:“请师尊赐教,何为道法自然?”
素衣真君轻轻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者,法自然而为也。无为而无不为,顺乎自然之理,不强为之,不逆之。万物生于道,而道生于自然。以自然为师,以心为本,修炼之道,须内外兼修,心与技并进而不可偏废。汝过重于技之修习,而轻忽于心之涵养,心境难与修为相匹。”
苏瑾瑜默默地听着,心中思绪万千。她对于道的理解是:道是一种修行的方法,顺应自然,以自然力量为本源,不强求、不浮躁,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不断地修炼和领悟,达到内心的平静和与道合一的境界。她意识到自己近期的修炼有些急功近利,忽略了心境的培养。
苏瑾瑜抬头看着师尊:“敢问师尊,如何方能涵养心境?”
素衣真君微笑着,语气平和些道:“需明了道之本义,以道观物,以道驭技。勿为外物所扰,保持内心之清明宁静。”
苏瑾瑜恭敬地鞠躬:“弟子明白了,多谢师尊指点,还请师尊解惑,如何以道观物?”
“你看这处,可有何变化。”素衣真君指着眼前的风景问道。
苏瑾瑜随着师尊指向的方向看去,只见原本树叶的颜色从翠绿渐渐变成了金黄和火红,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山峰被薄薄的雾气笼罩着,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青山巍峨,云雾缭绕,奇花异草点缀其间,宛如人间仙境。
午后时分,温暖的阳光照在苏瑾瑜的身上,她的身影被拉长在地上。
阵风吹来,她忽感凉意,才惊觉原来已经入秋了,这半年时间她早晚归的,都没好好观察或欣赏过万法峰的风景,万法峰的景色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改变。
“不要用眼睛看。”素衣真君的说道。
苏瑾瑜闭上眼睛,调整呼吸,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大自然中。在这一刻,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宽广和无限,也感受到了自己在世间的渺小和局限。
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韵律和力量,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安宁。
她沉浸在这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中,她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神识在不断壮大,她冰灵力与周围的自然元素相互呼应融合。心境逐渐得到了突破,变得更加开阔和深邃。她领悟到修行不仅仅是追求力量和技能的提升,是对自我的探索和超越,更是一种与大自然的融合和共鸣。
苏瑾瑜从朦胧的状态回归清醒,身体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舒服,对周围的灵气感应变得更加敏锐,让她感叹不已。
素衣真君再次问道:“小瑾瑜,可有何感悟?”
苏瑾瑜恭敬回道:“回师尊,弟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宽广和无限,也感受到了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渺小和局限。”
素衣真君看着她,眼中满是赞许,说道:“小瑾瑜,你有这样的觉悟,为师很是欣慰。修行之路漫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