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掩过
“军令?二叔这是哪里话?”
“世人皆知,祖父病重不能理事,帅印一直交由小侄保管。”
“既有大帅军令,小侄为何不知,偏给离府别居的二叔传令?”
幸好来的及时,不然,贾家真就铸成大错,跌入万劫不复之地了。
贾玳脸色一冷,信步越过层层亲卫,一把将帅印夺了过来。
贾家养的都是些什么奴才,一个个奇葩的要死,自恃功高,什么话都敢往外倒,果真是奴大欺主。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贾玳脸色一黑,厌恶地摆摆手,背过身去。
拿到面前仔细瞅了瞅,确实是贾代化那方帅印。
一切都是云淡风轻,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赵率教弓马娴熟,一手红缨枪耍的相当了得,等闲三十个大汉近不了身。
每遇灾荒之年,则四处裹挟走投无路的难民作乱,以图恢复皇明江山。
贾玳眉头一挑,锐利的眼光一一从众人的面上越过,竟无一人敢和他对视,纷纷低下了头颅。
“二叔、赦叔得知消息后,心里焦急,得荣国公和大帅首肯,”
旋即,贾敬怒从心头气,张牙舞爪向贾玳身上招呼。
他心头一狠,扫了眼地下惶惶不可终日的贾敬侍从,脑子里瞬间有了主意,径直来到贾玳身前,躬身禀道。
其祖追随宁国公左右,三代侍奉宁国府,同贾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前途休戚相关。
故此,贾敬、贾赦二人,于此事不仅不能有过,还应有功。
赵率教得令,对着贾玳躬身一礼,旋即转身,带人把贾敬的侍从卸了嘴巴子,
“有道是:救急如救火,不知诸位将军有何建议?”
没有父子名分约束,贾玳岂是个怂货,还没等贾敬近身,当先一脚将他踹翻在地,
连着翻滚了一二丈,“哇”的一声,贾敬吐出一口老血,
竖子无礼!
贾敬气竭,喉头咕噜几声,只觉荣华富贵,高官厚爵离他而去了。
此时,大帐里能留下的,不是贾玳的亲信,就是和贾府利益纠缠很深之辈。
顿时,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在众人面前出丑。
他在想,该不该出兵去清虚观救泰康帝,营中又该留多少兵马防备孙氏。
在君主集权的封建社会,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他自己也在清算之列。
当众殴打“老父亲”,视同造反,大不孝也!
按《大魏刑律》,此十恶不赦的大罪!
不愿就此束手待毙,纷纷开始挣扎起来。
大手一挥,自有亲卫上前,将贾敬封了嘴,生拉硬拽拖了下去,软禁在了后帐之中。
明教的形成并不复杂,乃是前明嘉靖壬辰宫变,瓦剌趁机南下兵围北京城,致使国家动荡不安,
魏国公徐常春趁机于南京起兵,耗时二十年,终于平定天下,建立大魏王朝取代大明。
其丑状,简直把大帐里的众人恶心坏了。
赵率教后面的话虽未尽,然,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倒不是贾玳有意替贾敬、贾赦二人开脱,实在是弑君、谋反,无论哪项罪名,
“现纠集一干贼子,于清虚观外围袭击陛下。”
“少帅,这些侍从……”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他们似能未卜先知,知道接下来的命运不大好。
混浊的眸子里泛着血丝,简直不敢相信,在他面前原本懦弱的庶子,今日竟如此大胆。
如此,说话办事,他就不必忌讳那么多。
贾玳回过神来,扫了眼低下的丑态,差点气的倒仰,
“持帅印亲到大营传令,要我等领兵勤王,不可耽搁。”
押到一处偏僻的角落,审问其中内情后,一个不留,就地处决,以绝后患。
竖子,安敢欺吾?
老夫要你不得好死!
他们皆是受了宁国府恩典的。
如今事败,哪有把自己摘出,将黑锅扔给主家的道理?
简直妄为臣属,忘恩负义!
闻听贾玳说的,不知内情的将领脸上先是一惊,接着又是大喜,这不是明摆着给他们送功劳?
“一切凭少帅做主,末将等敢不奉令!”
只见,贾玳嘴角一撇,眸子里的冷漠犹如实质一般,将中军大帐里的空气都冻结了。
当众让他家的糟心事显露人前,颜面扫地。
贾玳满意地点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