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泥在初二之前,过得并不快乐。
她爸爸做饭很好吃,她吃饭吃得很多,渐渐地,胃口就越吃越大,体型也逐渐膨胀起来。
所以,很快她就比同龄人要胖上一大圈。
小孩子们的心性最为简单,简单到比有意识的成年人更为残忍。
他们不喜欢胖乎乎地像一个球一样的于泥,他们拒绝跟她玩,拒绝跟她说话,甚至到后面拒绝跟她坐在一起。
他们围在一起嘲笑她肥胖的外表,他们给她取了一个又一个难听的外号。
他们以捉弄于泥,看她各种囧状为每日的笑料。
因为年龄尚小,所以从不懂得去观察别人的感受,所以一直以自己的快乐为行为宗旨。
谁管你哭什么,难过什么。
他们向来只求自己开心。
于泥曾经委屈过,她哭着问为什么。
但是哪有什么为什么。
一个人想要不喜欢另一个人,实在是太简单了。
长相、性格、行为。
哪怕就是今天穿的衣服不对,今天的发型刚好跟某个人重合,都可能会招致怨怼。
他们不喜欢班级里有一个长得难看的肥胖女同学,因为这样会招来别的班级同学的嘲笑。
他们不喜欢她那温吞又淡然的脾性,因为不管他们怎么笑话她,她都不会跳脚,最多就是会哭一下,一点都不好玩。
她与他们格格不入。
哪怕是有人看不过去了,他们也只会在心里默默地想想。
无他,因为只要有人给于泥出头,谁知道会不会也会被班上的同学给孤立。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小孩子也一样。
他们为什么要帮一个无亲无故的人说话,尤其是在帮她之后还很有可能会招来麻烦。
在多数人的声音占主导地位时,少数人的存在就是错。
于泥自然而然地就被孤立。
没有朋友,没有玩伴,更遑论儿童读物里那种快乐的童年。
所幸,于泥生活在一个还算幸福的家庭。
虽然她的妈妈早亡,但她的爸爸对她很好。
她的爸爸是个三观正的人,教导她要温柔和善,告诉她要有温和的涵养,不能说脏话,不能欺负同学,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于泥从小就被他教导着,性格温顺柔和。
哪怕是被人欺负狠了,她再生气都不会去骂人。
她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要这么对她,她哭,她难过,她去找老师。
可是老师和那些小孩的家长们,都说他们还是年纪小,是他们在闹着玩,是他们还不懂事。
可明明,她也是小孩子。
她的妈妈早亡,她从小就被爸爸养大。
那一家砂锅店就是全家的生计来源,她爸爸每天起早贪黑地开店来供她读书。
她不想让她爸爸再为她学校里的事情担心费神。
于泥在班上同学一日又一日的孤立和嘲笑声中渐渐长大。
她升入了初中,班级里的同学换了一批。
他们没有再像于泥小学的同学一样孤立她,于泥的温柔和乐于助人也让她渐渐交到了一点朋友。
但是,长时间的嘲笑和孤立,让于泥的心里一直深埋着自卑。
兴许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吧。
淤泥。
她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块淤泥了,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再变好。
因为小学的时候被同学们欺负,于泥很难集中精力去学习,所以她的成绩并没有很好,在初一刚入学时,不过也就是班级中下等的水平。
或许,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就这么平庸地长大。
平庸的长相,平庸的成绩,平庸的性格。
可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她初二那年的除夕迎来了转折。
那天,她爸爸把自己的钱包给她,叫她帮忙去清河边上买东西。
除夕夜,河边的街道自然是人潮汹涌。
于泥在人群里穿梭着,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找到爸爸说的那家店。
可就在她挑好东西准备付钱的时候,她发现兜里的钱包不见了。
她又紧张又害怕,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出去找钱包。
她不知道是被偷了还是刚刚在街上挤掉了,整个人都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街上的人又多又挤,于泥只能一边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