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不可能,那他们去武爱市场拿货到学校来卖总可以嘛!
结果去了一问,这个价格怎么只比集体购买便宜几分几毛钱?
他到底在赚什么啊!
几乎99%的人都以为梁天兴是在赔本赚吆喝。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赚得多欢乐。
在这一场买卖中,他最大的优势并非是北辽大学的学生,而是从小在武爱市场的经历。
那些叔伯姨姐才是他的底气。
他能拿到比外人更低的进货价。
同样的东西,别的同学批发来卖只能赚五毛,他却能赚八毛。
只要有这个价格优势在,他的集体购就立于不败之地。
而那几毛几分在被数量堆叠起来之后,就变成了成百上千。
整整一个星期,梁天兴都竖着眼睛盯紧每一个步骤,一旦发现任何可以改进的问题,他都会及时调整。
选货方面他也颇为用心,眼见着快要入秋了,厚袜子、秋裤、围巾帽子手套……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不敢卖的。
同学们也逐渐适应了晚上的某一个时间段会有一个固定的人来敲门,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总能拿出来当下或者短期内他们将会需要的东西。
老师们自然也注意到了集体购,甚至还特意为这事儿开了个会。
“按理说,学校里是不应该有这种商业行为的。”
“不过发起人是经济系的学生的话,那倒也未尝不是好事。”
“毕竟他们以后的工作也是与经营相关的嘛,现在提前进入到这一步,倒也算实习经验了。”
老师们很看得开,在改革的浪潮下,变革总是一波接一波,学生勤工俭学早就不是难以启齿的事。
老师们总是既希望学生拿得起学问,也盼着他们弯得下腰。
如今有个先驱者,也未尝不是好事。
“不过还是要有监督,不能让钱财迷人眼……这个梁天兴的辅导员是谁?”
李老师在末端举起手:“是我。”
系主任点点头,嘱咐道:“要紧抓他的思想教育,你平时也要多关注这个集体购,可不能出现经济纠纷问题,也要对商品质量把关。梁天兴很好,但也不能让其他同学吃亏。一旦有问题,随时来找我汇报。”
李老师接连保证:“主任放心,我一定时刻保持关注!”
他是第一个知道集体购是梁天兴发起的,也早就与他谈过话。
他还以身涉险买过两次。
别说,五块八的围巾帽子两件套真的很暖和,三块钱一大堆的卫生纸也特别好用!
他甚至都开始期待今天晚上他们会来推销什么了。
自打集体购出现后,先富了一个梁天兴,又富了一批兼职同学,还让无数买到便宜东西的同学们觉得自己也赚大了。
这一波,三赢。
毕竟梁天兴既赢了钱、又赢了名声、还得到了校领导的夸赞。
浅赢三次。
“蒋宗,星期天有安排没?没事的话我请你吃饭啊!”
梁天兴正儿八经的向蒋宗提出邀请。
蒋宗:“不去。”
梁天兴说:“林同学也帮了我大忙,我打算也请她。”
梁天兴真不是用林听拿捏蒋宗,而是发自肺腑地真心感谢她。
集体购开始的前三天,林听拿出了三批饰品来给他卖。
窗外的饰品在沈市都是可圈可点的,能给他降价卖,瞬间就让许多持怀疑态度的同学动了心思。
所谓,有一就有二。
这个头开了,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