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义渠安国是收了羌族好处,行了卖国之事?
错错错,义渠安国收没收好处我不知道,但他还真没卖国。
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61年,义渠安国再次巡视羌族。
他这次将一众羌族首领召集了过来。
羌族首领一听是义渠安国的召集,那也都没怀疑什么。
毕竟义渠安国对于羌族来说,那也算是恩人了。
于是三十多个羌族部落的首领就前去赴宴了。
结果义渠安国直接拿他们越界放牧说事,并以他们羌人凶残为由,直接将这三十多个首领砍了。
再然后,羌族就真反了。
恩.....只能说,这很符合大汉官员的行事风格。
羌族反叛之后,然后赵充国这个七十三岁的老将出手了。
他到达羌族反叛之地后,第一步做的,就是防守。
没错,经过几十年的防守战之后,这个老将,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拧着两把砍刀。
就从匈奴包围圈中砍出来的莽夫了。
此时的他,已经是人老成妖了,当他了解了羌族的内部情况。
知道羌族虽然是同族,但却又有着数十个各不相融的部落之后,他便有了想法。
六年,他用了足足六年的时间,才平定这场叛乱。
这六年的时间中,除了羌族之中跳的最欢的先零部落被他收拾了一顿之外,他几乎没有打什么仗。
一直都在屯田戍边。
看着好像赵充国这老将军是没了血性,是不敢出战。
可实际上,他这六年的时间中,将整个羌族搅成一锅乱粥。
自他之后的两百多年间,羌族基本没有再有过一统。
他们不是在内乱,就是在准备内乱。
直到三国时期,羌族那都是这一支,那一支,今天这支打那支,明天那支打这支。
可以说,自赵充国之后,羌族基本没有对大汉造成过什么有效的威胁。
即便有那么一两支羌族部落对付了大汉,大汉都不需要出兵。
只要稍稍给这一两支羌族部落的对手一点小小奖励,他们的对手,就会帮大汉咬死动手的羌族。
这就是赵充国的功绩,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赵充国可谓是将上兵伐谋玩到了极致。】
(上章有补字)
【赵充国除了利用分化的手段,将羌族分化成了数十个部落之外。
他在这期间使用的戍边屯田政策,对神州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这戍边屯田,也是大汉掌控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世的大唐盛世时期,在边境也有着大量的屯田。
哪怕就是到了近现代,现代,甚至是如今。
我们也依旧能够看到一些戍边屯田的影子。。
比如建设兵团,这就是典型的戍边屯田。
只不过现如今交流,交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种戍边屯田的法子,渐渐的也就没有了历史上那么大的作用了。】
网友【弹幕】:“屯田日久,当建奇功!”
网友【弹幕】:“这么强的将军,居然没听过?而且他居然比李广的排名还低?什么情况?”
网友【弹幕】:“眼熟,好眼熟的套路啊!”
网友【弹幕】:“内部分化,这不是白头鹰现在在玩的东西吗?”
网友【弹幕】:“还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赵充国这套路,绝了。”
网友【弹幕】:“其实赵充国这一手,大汉可不仅仅只是对羌人用了,别忘了南北匈奴砍起来,也是凶的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