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短视频通古代,震惊古人几千年 > 第43章

第43章

而到洪武十四年的时候,大明基本统一了神州,完成了大一统,地盘的增加,人口自然也会增加。

这一部分的原因也是要算进去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人口能增长的如此迅速,朱元璋的治国能力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他对百姓好,那是出了名的,税收仅仅为三十税一,而且还是实物税,也就是可以用物品来抵押。

不过老朱对于商业税这一块的设置,那真是败笔,这确实是他的问题。

总的来说,他对百姓是真的好,但他对官员嘛,那也是真的狠。

洪武四大案下来,暴君的名号,那算是直接就焊在朱元璋头上了。

只能说他对官员实太狠了点,动辄几千,多则数万。

对官吏的法令,是真的严,杀的是真的狠。

这才导致大家对他,留下了治国不好的印象而已。

毕竟史书嘛,对于平民的记录,都是很少的。

如岁大饥,人相食。

这六个字后面,可能就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普通人的命。

你想从历史中去翻找这上百万普通人的名字,你应该是翻不出一个所以然的。

但史书对官吏的记录,则是会多一些笔墨。

死一个可能都是好大一篇。

像朱元璋这样一刀下去就是几万的,那有名有姓的官员可就太多了。

一个帝王治理了岁大饥,人相食的灾情。

在史书上留下的,或许仅仅只有一个“某地大灾,某年某月,某某皇帝派某某,调拨了赈灾粮款多少多少。然后就没然后了。

而一个皇帝要是砍了一群官员,那史书上就会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记清楚,参与多少人,什么什么时间,什么什么地点等等。

正因如此,想要找到朱元璋治国时,对普通民众的资料,那很难找到。

但要想找到朱元璋杀官吏的资料,那就太多了。

久而久之,大家就会默认朱元璋打仗可以,治国不行,除了杀官还是杀官。】

网友【弹幕】:“唉,史书上最悲惨的莫过于“岁大饥,人相食”“白骨遍地,千里无鸡鸣了””

网友【弹幕】:“是啊!往往那不起眼的几个字,就是无数人的一生了。

历史嘛,他只会记住那些璀璨,平凡太常见了,不配被记住。”

【其实朱元璋千古一帝的功绩,跟治国好坏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他驱除鞑虏,再造华夏,收复幽云十六州,让南北汉人再次合成一体的功绩就足够大了。

毕竟幽云十六州都丢四百多年了,若是没有朱元璋的收复,那么汉人或许将会被分成两个族群。

就凭这一点,他就能够被评为千古一帝了。

再说说永乐大帝朱棣。

封狼居胥,燕然勒石,这是汉家武将的至高荣誉,咱们这永乐大帝便是当了皇帝后,也是不忘初心。

五征漠北,终于是以皇帝的身份,获得了武将的至高荣誉,只能说,他不愧为仁宗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

除了北伐之外,还有南征安南,以及望海埚击败倭寇。

政治上设内阁,改吏制等等一系列功绩。

不过在杀官这件事情上,他虽然比他老爹差点,但也没差太多。

就这样一个常年征战,回来就想找着官员麻烦的皇帝。

能让永乐一朝,成为明初三盛世之一,只能说他儿子朱高炽治国还是很有一手的。

但是,这些功绩之类的,对于朱棣来说,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