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传宋 > 第34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

第34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

与老夫人聊天很愉快,马上就答应了收留山里的蛮夷妇人。老夫人找来了文壁,让他再去伐木造屋,又派了几个伶俐的妇人与赵窉一道去接那些蛮夷,同时组织妇人开始缝制麻布衣服。

老夫人一接手,基本就没赵窉什么事了,赵窉只说缝制最简单的衣服,像他的那种小褂就行。又与文壁说既然有棉线,是不是还有棉花,带籽的那种籽棉,

文壁去查了一下,家眷中确实有带了籽棉过来的,本就想着来岛上种棉花的。

赵窉大喜,让文壁安排人手把籽棉都挑出来,全部播种,如果人手不够,他去向左相要。

文壁接了旨意,却没提任何要人手的事情。同都督府自成一体,多年四处辗转,有自己的傲气。

赵窉再次回到伤兵营,那些蛮夷妇人已经在捕快的帮助下,自己搭好了帐篷。帐篷前架起大铁锅,捕快在熬粥。

那个少年已经陪着母亲回山里去了,赵窉有些遗憾,没能把少年留下。但转念一想,少年就在这岛上,日后总还可以去找他的,就不再多思虑,一心开始检查这些妇人孩子的身体状况。

大部分人都是营养不良,看上去是老人,牙齿掉光了,满脸皱纹,其实就四十岁。有些孩子有鸡胸,这是缺钙。有些人身上有创口,经久不愈,需要切开了彻底清理。

“刘捕头,粥里面加些鲸鱼肉干,熬煮的烂些,莫要让她们喝多了,喝多了会受不了的。”

“好的官家”!捕快有些激动。

“和她们说,我要给她们治伤,有些痛苦的,莫要惊慌”。

“好的官家”。

“柳娘,去把虫儿和瑞福唤来”。

“好的官家”。

虫儿飞快的就来了,也不用赵窉多吩咐,麻利的准备好了一间石屋,各种敷料和器械都摆放整齐了。

“虫儿,今天你来做,伤口比较浅,不是那么难的”。

“好的,官家”!虫儿异常兴奋。

直至暮色沉沉,实在是看不清伤口了,赵窉才让虫儿收了手。虫儿依然意犹未尽。那些个妇人都很坚强,知道是为她们好,血肉模糊的,也只是哼哼几声。

陆秀夫百忙中,也跑来观摩了许久,他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官家的手段,对赵窉的治伤技艺赞叹不已。

“左相,这些个蛮夷甚是可怜啊,她们既然从山里走出来了,就是我大宋的子民,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蛮夷归化我大宋的,左相可否拿出个章程,以后也好安置他们。”

“官家所言极是,臣会妥善处置的,必不辜负官家的一片爱民之心”。

“其实还有很多政务上的事情,我是不懂的,二十多万人的吃喝,有官有兵,有家眷,有工匠,还有什么都不是,就是跟着行在来的,哪些算朝廷的,哪些算自己的,开垦出来的田算谁的,有没有赋税,官员的俸禄怎么办,军卒的饷银有没有,诸般事务还要劳烦左相多操持”。

陆秀夫暗暗心惊,这些就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规矩,没有这些,就不是一个朝廷。小皇帝口里说是不懂,但每一条都关系到行在能否在琉求生存下来,他也在为这些事情头痛不已。

“好叫官家知道,行在刚刚登岛,诸般用度都是由户部统一调度,包括内帑的用度,目前还可以勉力维持。米粮发放也是如此,并没有区分谁是官谁是民,官与兵均没有银钱发放,发放了也没有个用处,即便那个集市,也是民间以物易物,朝廷也没有收税。且等安顿下来,地里有了收成,行在能生存下去,再缓缓展开诸般政令实施,官家以为如何”?

这就是个大集体,最原始的部落文明,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体干活求生存。

“左相所言极是,先能活着吧”。赵窉有些无奈,复又看向大海,心里琢磨着,以物易物也不错,该出去淘换些可用之物了。

琉求数百里外的梅岭山中,也有一批人在艰难求活。

山中正在下雨,谷地间的溪水流淌甚急,雨水打在茂密的树叶子上,噼啪作响。有宋军用竹筒在溪边取水,先警惕的四周望望,见没有异常,迅速灌满了竹筒,再四处看看,才慢慢的退回到密林深处。

密林深处,稀稀拉拉的支了几十个帐篷,里面主要是伤兵,裹着麻布条。

“娘的,这鬼天气,几天了,这雨就没停过”。一个军卒咒骂着老天,把竹筒里的水倒入瓦罐中,嘴巴对着地下的灶眼吹了几口气,就有旺盛的火苗升腾起来,舔着瓦罐的边缘。

这个土灶有些奇特。军卒先在地上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