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三是洪家除了换芯红鸾之外最机灵的一个,尽可以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便回忆起了早先听大丫说过,未来姑爷和清河郡守有旧,便又找了机会去了郡守府。
郡守府本并不是那么好进的,好在洪三还留着崔夫人给的印章笺子,顺利见到郡守的管家。
把事情详细汇报之后,府尹因未曾掌兵而向就近的蒲官守军求助。
不巧的是,清河郡守的求助比之张生慢了一步,杜确回了蒲官才知道。
又有清河郡守表现出一二分要为崔相遗孀讨一些功劳赏赐的意思,杜确想着张生既无缘和崔小姐结为夫妇,反而成了义兄妹,那么崔莺莺也相当于自己义妹,便在上报的折子里小小提到了崔莺莺。
圣人没多久前才收回了崔府,对崔家还是印象不错的,看到杜确的折子,便大笔一挥写了圣旨褒奖围剿叛军有功的众人。
崔夫人不大不小得了一句“教女有方”。
长安城的消息都是长了翅膀会飞的,有坊间赖皮戏称,前一晚圣人临幸了哪几位美人,第二日长安城里都能打听得到。
作为崔家姻亲的郑太尉家自然是第一时间知道了圣人对崔夫人的褒奖。
官员们最不缺乏的就是揣摩上意。
其实圣人真的只是随口一句,却被底下人理解出好几重的意思。
这不,郑家就觉得目前崔家遗孀盛宠未衰退,赶来要烧烧冷灶,把长子的婚姻大事大办一场,以示对崔家的看重。
…………………………
远在清河的众人消息相对闭塞,自然是不知道这些。
待洪三把来龙去脉说清楚之后,崔夫人终于是松了一口气,暗自感慨,虽则张君瑞有些鲁莽无礼,可是他兄弟杜确倒是个人物。
崔莺莺却不这么认为:“娘亲,杜将军做的这些事,未必没有义兄的意思在里面。要我说,还是得该好好谢谢义兄。”
于是崔夫人决定大办认亲宴,也让那些嚼舌头的人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自家老爷虽然故去了,可在朝堂上还是有人脉在的——确是一种扯虎皮拉大旗的做法。
热热闹闹一场认亲宴,落实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名分。
几日后张生告辞离去,前往长安参加科举。
崔夫人感念洪家一家三兄弟此次功劳不小,问他们有什么要求。
果然不出所料,三兄弟都想为全家脱籍。
崔夫人却有些许犹豫,那红鸾有智慧有忠心,在自家女儿身边是个得力助手,这么快就放出去了真真可惜。
崔莺莺悄悄问红鸾将来的打算,不只是红鸾的,还有雪梅的。因为那日红鸾和雪梅跟着自己一起出门,崔莺莺觉得此二人情深意重,倒是生出了高看一眼的心。
雪梅说还是想做小姐的大丫鬟,以后做个管事婆子,也就这么过了。
红鸾却是纠结着不知该怎么回答。
崔莺莺好奇:“红鸾,你该是想要脱了奴籍的,怎么现下娘亲给你机会,你却还要犹豫?”
红鸾总不能说:我不知道我的任务进度算是完成没有吧?
于是五分真心五分假意地说,虽是十分想脱籍,却又是不放心小姐进了郑府后的生活。
崔莺莺经过这么多事的历练,成熟了许多,自然是看出红鸾向往自由的心思,虽是很不舍得,还是向自己母亲说,要放了红鸾的籍。
崔夫人也叹气道:“罢罢罢,留着心思往外的大丫鬟,与其日后不得当便成了仇,还不如现在就放了出去。你能记着她的好,她能念着你的恩。”
于是归还了红鸾一家的身契,并未收赎身钱。
…………………………
雪梅对红鸾却是有些舍不得,日夜相处了这么些年,总是处出了一些感情。雪梅对红鸾的了解绝对比崔莺莺要深,可是雪梅一向是个心里有成算的,觉得红鸾做的一切并未危害小姐,反而是处处为小姐考虑的,所以什么都没戳穿。
红鸾要走了,空出的缺要从剩下的二等丫鬟里补上,黄鹂、云雀、雨燕、晴鸽跟着崔莺莺也多年了,在雪梅和红鸾的建议下,当年有几分憨傻的黄鹂提了等——盖是因为经过这几年历练,黄鹂机灵了许多却仍旧保持着直爽的性子,在下人中人缘儿还不错。
…………………………
红鸾在崔莺莺出嫁前就与一家人离开了清河,洪家原籍山东武城,洪父一直想了却爷爷与父亲的心愿,落叶归根。
洪家在崔家这么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