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人在大明当皇子,开局劝太子篡位 > 第274章

第274章

据他们所说,大明还是有不少人才的。

对于科学知识,感兴趣的不在少数。

只是因为科举不考,所以许多人都懒得学。

另外,通过这些学子,朱标对于大明各地的民情,也是有了深刻的了解。

尤其是关于土地兼并的问题,地主豪强为了兼并土地,无所不用其极。

有些地方,地主豪强与官府勾结,百姓遭了难,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些账,朱标都已经在心里给他们记下了。

……

……

ps.发烧了,难受,我是不是阳了?

东宫。

“臣宋濂。”

“臣刘基。”

“参见太子殿下!”

宋濂与刘伯温行礼。

“两位先生来了?”

“快快请起!”朱标说道。

“谢殿下!”两人道。

“今年科举的试题,孤整理了一下。”

“请两位先生过来,就是想请你们帮忙参谋参谋。”朱标笑道。

然后就见到他从一旁拿出了几张纸。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字。

刘伯温与宋濂相视一眼,然后从朱标手中接过。

两人只是简单看了一眼,就忍不住瞳孔一缩。

“殿下,这…”

“殿下,这样的试题,恐怕学子们不会接受的。”刘伯温道。

前两年,科举试题虽然也有改变,以实用之学为主,但儒学经典的占比仍在三分之二左右。

可现在太子给出的试题,儒学经典的占比直接下降到了三分之一。

剩下的,竟然都是一些杂学。

这让那些读圣贤书的学子如何能甘休。

恐怕今年的科举,少不了一场风波。

明初由于缺少官员,许多地方的官员都是选择的当地的士绅,所以贪赃枉法,贪污受贿之类的事比比皆是,因此,科举是每年举办一次,意在早日替换掉这些人。

朱标看着刘伯温和宋濂,微微一笑:“朝廷取士,取得是能为百姓干实事的读书人,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

“前两年的科举,已然初见成效。”

“所取学子,多数还是能够办好事的。”

“这足以证明,科举试题的改变,对大明,对朝廷,对百姓,都是有好处的。”

刘伯温听得暗自点头,这两年科举出来的学子,能力都不错。

宋濂则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以及科举试题改变巨大,所可能造成的后果。

“宋先生的担忧有一定的道理,但孤既然已经决定要改变,就不能怕事。”

朱标说道。

“宋先生,孤还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一下。”

“太子殿下请说。”宋濂道。

“是这样的。”

“大明皇家军校已经修建成功,今年科举结束之后将投入使用。”

“其中文学院孤想交给你来负责。”

宋濂微微一愣,旋即行礼。

“老臣遵命。”

朱标笑着点了点头。

在外游学的学子回归之后,大明皇家军校的师资力量就齐全了。

其中规模最大的军事学院,自然是要让常遇春这等人物担任教师,其他人,恐怕没有办法压服那些丘八。

而且在大明皇家军校投入使用之后,在宫中学习的皇子们,也是要出宫,入皇家军校学习的。

离开东宫的宋濂和刘伯温,心情各不相同。

后者看到了大明将走向强盛,前者看到了儒家将走向衰落。

以前,儒家之所以能经历千年所不倒,主要是因为统治者需要用儒学治国。

可现在,儒学的作用越来越低,甚至阻碍了大明的发展。

——

三月份,春闱如期举行。

一个个来自大明各地的学子满怀信心的走进了贡院,准备一展才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