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磨唧唧近两年了,这本书也有过小高光,也有过低谷,反正现在是已经不能再低了。
跟人生一样,起,落落落落。
最惨的时候,单机十几万字,就一个人看。
有很多想说的,但又不知道怎么去说,明明一大堆话,都在脑海里了,打出来却全部删掉。
写书也好几年了,也明白自己并不是吃这碗饭的人,开一本扑一本,扑一本,开一本。
这本书当初可以说是写着玩的,很不严谨,设定当初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写,怎么开心怎么写。
没想到2020年年底,一下子有了许多读者去看,有了心气坚持下去。
我记得我码字高光期一天写了一万三千字,跟现在根本不能比,现在跟他妈猫拉屎似得,挤一点是一点。
被喷多了以后就想着严谨,一严谨,就慢了,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有时候看着电脑屏幕愣了十分钟都打不出这么一个字儿来。
有种束手束脚放不开的感觉,文笔可能有所成熟,但总回不到当初那种轻松愉快的描写,现在的一些描写反而显得多余、无用。
这一行总归是吃天赋的,我天赋是差的那种,又不好看别人的作品弥补自己不足,就导致自己现在是又臭又烂。
如今的小说跟风很严重,因为对小作者来说不跟风设定基本可以说是书没法活。
我太监的那两本就是,尝试了没有跟风别人设定,直接扑到姥姥家。
自己搭建一个世界观,总没有借鉴来的快,来的完整。
还能吸引一部分热词流量,毕竟在番茄流量就是一切。
其实挺遗憾的,郝书蜀这本总归还是烂尾,后期节奏越来越快,很多都一笔带过。
因为心气儿泄了,没有支撑下去的动力,毕竟一直让作者为爱发电根本不可能。
我年少时总觉得自己自命不凡,有一种莫忘少年凌云志,曾许天下第一流的自负感。
谁没个年少轻狂的时候?可逐渐走上社会了,才知道,还有下半句。
哪知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
这不仅仅是我的人生写照,还是很多意气风发少年的写照。
以前总在网上看到一些成名的人说自己的不容易,以前多困难,听的让人落泪。
可那些没成功且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呢?谁来倾听他们的困难?
每个人都不容易,只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没有平台让他们说出来自己的不容易。
到这里,郝书蜀也正式完结了,很可惜,很不舍。
就感觉跟亲手将好朋友的人生终结掉一样,可能以后还会看到他,但剩下的只有意难平,如果当初我一开始谨慎一些,书会不会写的更好?是不是就不用草草的完结。
过年期间家里盯得紧,不支持写作,就一直没有动笔,也权当自己休息了。
写作很难受,不写作是真的轻松,没有那种身心憔悴的感觉。
家里不支持的原因,是收入不稳定,容易得职业病。
从写小说开始,听力下降很严重,跟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有关系,有时候很困了,还得熬着写出来,影响到正常生活了。
神经导致的耳鸣,吃了几个月的药还没好,越来越严重,原本想住院治疗的,各种麻烦事就没有去。
如果有想写小说的朋友,可以先当个爱好,真能用小说挣到钱了,再全职,不然没有保障。
干这一行需要的是耐心跟毅力,一书成神的天赋怪除外。
我写过很多开头,被阉割的开头,仅仅是开头几章。
加起来也得达到这本书一半的字数了,有时候觉得编辑能给过,洋洋洒洒的写了几万字,发给编辑一看,不过。
当时整个人的心气儿都泄干净了。还是咬着牙写,扑街继续写,写了继续扑。
我都佩服自己怎么能一直扑街一直写的,如果重来,我是不会将几年的时光一直扑腾在写小说上了,我是真没这个天赋。
如果做些其他的,我说不定已经成功了。可我还是咽不下一口气,我还想写,想分享出一个世界,一个文字构建的世界。
可现在只能当做爱好,能写就写,毕竟得生活,得过日子。
想写书也一定要有存稿的习惯,不然遇见事儿了,只能断更。
这个职业导致的病也很多,近视加重,腰椎、脖子,还有神经上的问题。
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