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云顺手从提着的一个袋子里拿出那条北京牌香烟。
“这那行,收起来,收起来。”刘部长着急的脸都涨红了。
“刘部长,您就尝尝,这也算是老家的特产。”
“你们是从京里来的?”
“是啊,从小在京里长大的。”
周青云此时说着一口京片子,让人不得不相信。
“那,小孙,你们打算拿多少货。”
阿文听的一脸懵,他姐夫姓孙,他可不姓孙啊,但事情有了转机,他也不会去反驳,只是拿眼光看着周青云。
周青云说道:“这样我们以后每个月拿200件货。刘部长,您看怎么样?”
“200件倒也不算多。行,以后每个月的你们直接过来提货就行,提前告诉我式样,我先给你们留出来。不过话要先说明白,要先打款才能提货的。”
“这当然,我们不会让您为难的。”
“走,我领你们去库房看看。冬衣的样式这个月刚下来。”
紧接着刘部长亲自领着几人,朝库房走去。
库房在厂房和办公楼中间的位置,男女分区摆放在一起,库房门口的桌子上散放着几件冬衣,看来就是今年的新款式样。
周青云其实是看不太上眼的,所谓的新式样,不过是领口是外翻的圆领设计,颜色也多了几种,连个腰身都没收。
但她也不能强求太多,这个时代的衣服大多如此,缺乏设计,好歹有好几种颜色。起码是比她在县城见到的那些不是藏青就是深灰好得多。
等着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厂子如果不主动创新,就会被南方的服装厂淘汰。
“刘部长,这次的50件我就拿这石榴红和深紫两个色的女装就行。等着下次来的时候,我再多拿几个样式。”
“行,你们去财物部交上款,然后拿着单子找过提货就行。”
“好,那我们先去交款。”
等三人扛着50件衣服,坐着公交车,去车站将衣服全部发走之后,也马上就要黑天了。
三人又急急忙忙去供销社,将那十块手表给买出来时,天已经大黑了。
周青云将十块手表的款1250元给结算了,顺便又多给了阿文50元,算是今天的跑腿钱。
阿文心里直纳闷,不是都说上海的工资和消费最高了么?怎么外地人这么有钱。
他不知道的是,今天他给周青云牵的线会给对方带来多大的利益。
别说是50块钱,就算是500块,5000块,周青云也很乐意付给他。
“对了,你们昨天打的那个人姓朱,他的大伯是区里的领导,管着这片辖区,他们一家子在这里也算是有能耐的。你们要留心点。”
“我们平时也不怎么在这边,以后都是来了拿完货就走,也不会有什么交际的。沪市这么大,碰到困难。”
“也是。那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你这边什么时候能再拿到手表。”
“我11月1号就可以再领几十张。”
“那就是还有半个月,差不多时候吧。”
两人坐上返回冀省火车的时候已经是夜里9点了,地需要明天傍晚前才能到达石市,差不多能赶上最后一班往县城的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