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丛里走出两道身影,婀娜袅袅,分花拂柳,环佩声响,笑声清娇。
来到海夫人面前,都行下礼去。
“母亲。”
“姑母。”
却是两名十六七岁的少女。
这两名少女,一个穿着石榴红色的缂丝长裙,一个着碧色刻丝长裙,上身却是穿着一般的玄色半臂,再加上年岁相仿,倒有点姐妹花的意思了。
海夫人看见这两人,原本不自觉微蹙的眉头也稍舒展开来,露出一丝微笑。
“五娘,三娘,快来坐下。”
又指了指桌上的菊花糕,“你们两个小姐妹倒是心思巧,这菊花糕,不但应景,又清甜美味。”
她如今四十余岁,已是能当祖母的年纪了,可惜心中大恨,至今未消,只有长居在这幽静山间,才能缓解一二。
这两个小姑娘,一个是海家二房的女儿五娘,为了今年京中选秀而来。
另一个则是段国公和苏姨娘所生的庶女,在国公府里的女儿里排行第三。
段国公的长女是他与周姨娘碧环所生,碧环本是段国公奶娘之女,早早地就做了通房,在段国公府里算是老资格了,她又生下一女一儿,虽然后头段国公又纳了几房妾室,周姨娘在妾室中的排位始终数第一,因此她生的女儿自然是养在自己膝下。
排行老二的,就是海氏生的嫡女,可惜三岁上就丢了,再也没寻着下落,这是海氏心里永远的痛。
苏姨娘是歌姬出身,一生下三娘,府里老太太就发了话,怕让小娘子跟着苏姨娘学到些不三不四的,就让放在海氏这儿养着。
海氏自从丢了亲生的女儿以后,性情大变,不但同段国公之间夫妻情份冷淡,竟是心灰意懒,不愿与人交际,伤春悲秋,动不动就要哭上一场。
三娘这么个活生生的小姑娘,一口一个的母亲的叫着,不但不能慰藉海氏的伤痛,反而越发地戳人心窝。
但海氏自从丢了女儿以来,压根就不想着跟国公爷赶紧再生个儿子,反而一味悲愁,早就引得府里公婆不满了,若是连庶女也推辞不教养,那岂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因此海氏只能捏着鼻子,养下了这位三娘。
也得亏海氏陪嫁丰厚,陪房更是有十几家,得用的人手不少,挑两个老成稳重地负责照顾小姑娘三娘便是,有吃有穿,也让人教上几个字,画两笔画,学些针指女红……总之,跟其他府里的庶女小娘子差不多就是。
只是一年到头,虽然同在一个庄子,海氏身边的下人们都会注意着,不让五娘到夫人跟前去,不然夫人触景伤情,又要落泪难眠了。
因此就算五娘名义上是养在海氏身边,其实很少跟海氏见面。
一个月前,燕城海家二房的女儿五娘,为了今年选秀来了京城。
要是往年,似燕城海家这种有底蕴的门第,自然是不会让自家女儿去做个小妃嫔陪王伴驾的。
但据说今年的选秀,其实是为了各位皇子。
当今陛下,膝下共有六位皇子,四位公主。
大二三皇子早都已经成亲,五六皇子都到了适婚年龄。
而四皇子的王妃,去年不幸香消玉殒,至今四皇妃的宝座尚且虚悬。
因此今年参选的秀女,都有无限可能,没准在家默默无闻的小娘子,就能时来运转,赚得前程,成为王妃甚至将来的皇妃呢?
二房的五娘,她生父是海夫人的堂弟,论起来她该叫海夫人堂姑。
海夫人在府里时,与二房堂弟也不大见面,堂弟成亲时,她远在京城,且已经历丧女之痛,见不得欢宴热闹,自然是只送了厚礼,人并未回乡。
堂弟生儿育女什么的,那自然更是只听说过,送过礼,完全没有见过面的。
如今五娘要选秀,为了做足准备,海家二房提前两个月就将她送到了京城。
就是想着让五娘适应一番京城的风水气候,再有位在京城的长辈教导指点一番就更好了。
可惜京城里原本有家老亲,可惜那位姑奶奶十年前就病故了。
余下的那两位可不就又隔了一层,不好上门叨扰。
算来算去,就只能想到海氏这位堂姐了。
只可惜这位堂姐失女之后,性情大变,只愿离世索居,不喜热闹宴席,不然也能带着五娘去各处交际一番,打出点名头来。
二房人送女进京,又来到海氏的庄子上,礼物也送了,劝慰的话也说了一箩筐。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