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姥爷的小饭馆[古穿今] > 69. 小馄饨与油酥烧饼4 更新

69. 小馄饨与油酥烧饼4 更新

竟种地看天吃饭,她家地也不多。

村长一跟她提送餐员这个活,她想也没想就同意了,不用出村就能赚钱,还能照顾闺女,多好的事。

另一个叫郝梦莲,跟周秀兰差不多大,但家里孩子多,有三个孩子,罚超生钱就罚的家里几乎没有余粮,一家子种着几亩地,日子过的紧巴巴。

她就主动去村里问村长有没有活干,她家里孩子地都要照顾,也不可能去太远地方打工,听村长说小饭馆招工,就忙不迭的跟着:“两人在咱村都是有名勤快人,干活都不错,也都是实在人,家也都有电瓶车。”

这时候电瓶车多少钱的都有,便宜的只要一千多,要是在工业园上班,两个来月的基本工资就可以买一辆了,何况少有工厂不加班的,加班多的一个月工资就能买一辆。

电瓶车现在基本普及,就算不想花太多钱,买辆二手的几百块钱,也是可以帮到的,所以现在好多人家都有电瓶车。

海连敬前期也没有给送餐员配电瓶车的打算,因此要求自备电瓶车。

海连敬点点头,又看了看二人卫生情况,两人虽然脸晒的有些黑,一脸疲惫样子,一看日子过的就有些艰辛,但身上衣裳干净整洁,手指甲里无泥无垢,个人卫生还是挺注意的。

就是她看到郝梦莲居然有一根鞋带扎头,真的就穷的连要头绳也买不起?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只是笑道:“那就留下试试工。”

接着他就跟二人说了基本待遇,工资每个月四百块,送一单有一单的提成。

餐饮行业工资低,有的小店的服务也就三四百块,他开的工资就是普通水平,但有提成的话,想也知道加起道:“前期送餐的菜品是限量的,每天也就一百单,一单给你们提成五毛钱提成,平均下县里工作不好找,就算找到也差不了多少,还得风里来雨里去的跑县城去上班,这么算下他们守家在地的已经很不错了。

待几人走后,海玉春很快也带了两人发回来。

一个也是本村的,以前海玉春没去当清洁工前,也去县里打过零工,这人就是以前一块打零工的,也是个大婶,长的膀大腰圆的,据海玉春说为人也十分老实,海连敬看还行,也就点了点头,让人先试一试。

另一个是个男的,叫廖大伟,是以前大河村人。

海连敬有些诧异,“大河村都拆了,不是在县里分了房子吗?怎么跑这上班?”

廖大伟三十多岁,看上去也是老实巴交的,闻言就说:“之前也在一个小厂子上班,但最近没活,用不了那么多人,我就失业了。我这不是看咱一个村子的,我跟玉春姐也都是熟人,听说这招人我就过边不动声色的打量四周。

旁边那个大婶见此也赶紧跟上,“我也不介意。”

海连敬没想到一个送餐员的工作还挺抢手,但这工作工资也不高,干的还是日晒雨淋的户外工作,廖大伟一个县城有房的,跑这么老远干啥?在县城找个临时工也比跑村里送餐强吧?

而且这小子态度似乎也太殷勤了点吧?

海连敬抬头,就看闺女欲言又止,就找了个借口让她跟自己话。

“怎么着?这个廖大伟有什么内情?”

“我也是今天去县城正好碰到他,他跟他媳妇离婚了,说是他媳妇在市里上班有了相好的,他想着这个事,在厂里干活就没太当心,出了点小事故,因此就被解雇了,倒是也挺惨的。”海玉春同情的道。

海玉春又道:“以前咱都是一个村的,我打小就认识他,人一直是个挺憨厚的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海连敬还是觉得有点奇怪,他调到原身记忆,倒是想起廖大伟这么个人,廖家以前在大河村算是比较穷的人家,廖父年轻时干活伤了身体,常年得吃药,廖母眼睛不太好,在廖大伟小时候就瞎了。

他家在村子里比较透明,发生过最大的事就是吃了十几年药的廖父突然就在廖大伟初中时过逝了。

廖家这么些年都很穷,这也就导致拆迁时就只有两间土坯房,他家分的房子是最小的,赔的拆迁款听说也只有十几万。

但十几万在这年头也处很多了,就算对方拿了几款补楼房钱,也应该有些存款,真不至于跑这么远上班。

于是他道:“你私下跟他说,让他回去等消息,回头你再去县城打听下吧。”

海玉春不禁嘀咕道:“有这个必要吗?大家都知根知底的。”

不过海玉春还是照老父亲说的做了,结果还真打听出些东西来。

这天海玉春回来,海连敬正在做油酥烧饼。

小馄饨已经上架,早上卖的挺好,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但就有人反应吃一碗吃不饱,要是有个啥搭配吃就更好了。

有人就买笼包子搭配,但发现包子和馄饨都是有馅的,虽然吃法和味道都不同,但总觉得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