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文柳的要价,管家眉头紧皱。
四百两,价格实在太高。
重要的是他们家现在都拿不出来四百两现银。
“二百三十两,不能再高了。姑娘可以去打听问问我王家的布一向是薄利多销,利润实在不够。”
二百两银子足够一大家子几年嚼用,王松林说的恳切。
如果文柳没有见到王家那豪华的宅子,她就信了。
“我听闻王老板一次生意流水都要好几千两银子,二百两银子就要买断我手中的技法,是不是有点欺负人?”
王松林开口就是二百两,只能说这个方子远比二百两值钱。
这不是巨州卖盐焗蛋的小县城,十两银子,一个便宜方子。
这可是青州天下商户聚集之地,文柳秉承做生意漫天要价的原则。
“四百两,买王老爷独家生意,您还觉得亏?”
“姑娘可知道我们一批布的利润才多少?做多少生意才能挣回这些?”
王松林哭穷,就想着能再压下去一些。
“三百两不能再多,我看你们也是去远行,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布匹。”
文家人穿的寒酸,王松林职业病,看不得把衣服穿的破破烂烂的人。
所以才给他们一人送一套衣服。
文班冲文柳使眼色,银子再多也没有东西重要。
“王老爷能否帮我买到一些种子和粮食?如果能帮我买到玉米和红薯的种子,价格可以谈。”
文柳想到玉米和红薯,她让四叔去城里买种子。
发现没有一个店铺卖玉米和红薯,文柳不明所以,想问问王松林哪里有卖种子。
“当然能做到。文姑娘也是问对了人,这玉米和红薯种子除了咱们本地人,别人都买不了。”
“为什么?”
“永王下的命令,来往客商什么都能买,但是如果有人胆敢卖给外乡人。就会受到刑罚。”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下午出门根本就买不到。”
原来这两样东西在青州,只有本地人才可以买的到。
红薯和玉米的产量也只有青州人才知道。
“为什么玉米和红薯不卖给外地人?”
王松林自己也不知道,“玉米和红薯是永王拿出来的,他说天命所归赐予他仙种。”
“永王要求各地要种植玉米和红薯,说来也怪,这种子落地居然可以六十天成熟。”
王松林从未见过如此奇闻。
两个月前种子出现,正是因为这批种子能两个月成熟,不论季节,青州大族和世家纷纷支持永王。
巨州战争爆发,青州贵族送人,送钱。
想跟在永王身后,得从龙之功。
想到这里王松林气恼,那群人为讨好永王强制要求他们捐一千匹布。
文班和文柳第一次听说,只觉得好奇。
文柳从没听说过哪个玉米和红薯种子,可以六十天从播种到成熟。
“我从未听过这样的传闻。”
文班咋舌,“难道所有种子都是六十天吗?”
“永王给的第一轮是这样,后面据说时间会越来越长,除非得到仙种。”嗯
王松林自嘲,“仙种哪里是我们这样的人能得到。”
文柳好奇,她想看看仙种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最终,文柳的方子以三百两银子和若干物品的价格卖给王松林。
王松林家中有不少种子,红薯和玉米种子各送来八十斤,还有二十只宰杀好的鸡,以及十匹布。
文柳拜托王松林给她们买了四百斤的糙米和粗面,解决大家粮食危机。
生意达成,双方皆大欢喜。
文柳得到种子,王松林省了钱。
生意谈好后,王松林迫不及待的要求文柳去他的染坊。
“好,明日还请陈老板准备好明矾,我还需要许多草木叶子。”
王松林不知道要叶子做什么,他还是按照文柳的吩咐布置下去。
一大堆粮食和布匹堆放在房间里,大家十分高兴。
“正好阿柳要在这待几天,咱们把这些布匹都做衣服,天也开始冷,别等到冷的时候再做。”
顾甜娘摸着粗布,“咱们也要去做吗?以前那些衣服还能穿。”
季月娘看眼那群男人,“咱们当然要做,这是阿柳的心意。”
李氏满脸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