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刚奔小康,被迫逃荒 > 第40章 祝丰节(二)

第40章 祝丰节(二)

顾甜娘这次没有说和,她婆婆多病需要药材,两个儿子再过几年就要订亲。

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处处都要钱。

从天黑走到天亮,两个多时辰才走到县城。

文柳的脚底磨了两个泡,她的草鞋又破了。

“一定要买驴车。”

文柳在心底对自己发誓,就这土路,什么鞋底都撑不住。

她们进县城时,里面车马如龙。

“这么多人?”

季月娘第一次见到大集市,集市有半个村子那么长。

周围鼓乐喧天,人声鼎沸。

端阳县今天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办祝丰节的三里街。

三里街是县城最好的地段,近三里地的距离,被称为三里街。

三里街地面被石板铺设,整条街被县令命人扫洒干干净净。

长街两侧都是摊子,卖各种东西的都有,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除了在固定摊位卖货的之外,还有不少来回行走的货郎。

这些货郎成为三里街独特的景,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背在身上。

大大的箱子如多宝盒,你要什么生活物品都能在盒子里买到。

不少孩童跟着卖玩具的货郎,货郎摇着手中的玩具,惹得孩童们连声尖叫。

“县城真繁华啊。”季月娘看得应接不暇,镇上和县城根本没得比。

她又有了新的担忧:“阿柳,我们做得那些东西,该不会不够吧。”

不怪季月娘想得多,她刚才亲眼看到。

一位身材丰腴的夫人,光是买胭脂就买了十多种,花了好几贯钱。

季月娘的三观都被冲击,难道在这里钱都不算钱吗?

“如果不够,就要麻烦阿娘和四婶回去做了。”

看到一些人花钱的姿态,文柳充满了期待。

文柳找到自己的摊位,她把东西一一摆好,最外面一排是盐焗蛋,十文一枚。

盐焗蛋的价格比清水镇高了两文,在清水镇,盐焗蛋很受欢迎。

四叔带过一些给镇上那群兄弟吃了后,文柳就接了五十个盐焗蛋的订单。

肖垣和清水镇的茶楼与酒楼谈好,两家在一起每周都要订一百二十枚盐焗蛋。

文柳觉得盐焗蛋在县城里应该能卖的更好。

第二排是竹筒糕,每个竹筒糕都插了一根竹棍,方便拿取。

竹筒糕最后定价是八文一根。

第三排中心位置是方糖,方糖被分成了一小包一小包,也有一斤的包装。

每小包方糖只有两三块,五十文,分量不多但能买得起。

第四排是栗子糕,从地窖里搜到了板栗,数量不多,索性做成栗子糕。

用分开的竹筒盛放,看着干净又好吃。

栗子糕每盒十文,一共有七八块。

文柳不仅准备了这些吃的,还有甜饮。

分别是绿豆饮和薄荷饮,用糖浆调的真材实料,十文一筒。

绿豆饮味道甘甜,薄荷饮味甘之外还带清爽。

这些点心和饮品都是文柳用剩下的糖浆做出来的。

文柳的摊位用桌子支起来,上面还扑了一层布,看着比其他摊位干净不少。

文柳的摊子才摆好,就有些顾客光顾。

看到文柳的生意好,惹得周围一些摊位不善目光。

直到高大的文四叔出现,那些恶意才匆忙消失。

除了文柳这个摊位,文俊业和文俊致两个人各背一个长方形的托盒,里面放的也是这几样东西。

祝丰节的集市不短,文俊业在北边,文俊致在南边。

二人边走边卖这些东西。

“文柳。”

肖垣艰难的挤到文柳的摊子,他在县城兜售盐焗蛋,看到文俊业在卖东西,特地来看她。

这个时间闲逛的人最多,许多人都是打算把三里街逛了一圈后,再决定卖什么。

“怎么样?”

肖垣担心文柳卖不出去:“你别急,我阿娘认识的人多,我让她的姐妹来你这买,你的摊子和别人的都不一样,看着就好。”

肖垣也没等文柳回答,一头钻进人潮中。

季月娘笑了:“这傻小子,谁说咱们没卖出去的。”

此时,惊天锣鼓声响起,祝丰节的庆典从此刻开始。

祈愿丰收的队伍开始了游行,引起众人的狂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