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贯钱,我把这些钱都串在一起。”文柳用麻线把铜钱一百一百的串好,递给月娘。
月娘利落的把十串钱系在一条绳上,“阿柳,这些钱太多了,放家里不安心,放在你的法宝里。”
“给我放着?”
文柳有点惊讶,没有想到爹娘居然愿意让自己管钱。
“嗯。”月娘和文州点头,她还没有拿过这么多钱,每次卖了布钱就直接被婆婆拿走了。
这次得了这么多钱,她害怕这些钱会被人偷走。
“好。我们先买些粮食,家里粮食也不多,阿爹你看哪户人家有多余的粮食卖,我们从村里买一些。”
文柳打算分散购买,这样不会引起人的注意,村里卖的粮食比起镇上要便宜一些。
“爹,我们还缺了很多东西,尤其是锅,咱家连个铁锅都没有,老宅那两个灶还有两个铁锅呢。”
文州笑道:“现在铁价贵,以前一个铁锅就一两银子,现在八两银子都买不到。”
文柳不解皱眉,这物价涨得太厉害了。
“为什么会涨这么多?”
文州见月娘和文柳不明白其中缘由。
解释道:“敬国前太子跑了,为了防止前太子有什么动作,皇帝禁止私自贩卖铁器,所以铁价才涨了这么多。”
文柳失望的趴在桌子上:“我以为挣了二两银子很多,怎么连一口锅都买不起。”
文州不忍心打击她,但是还是要说:“家里需要斧头,现在斧头的价格是八百文,还需要铲子,铁铲一千二百文,一两二钱。木铲子便宜,三十文。”
月娘接了话头:“还要买把菜刀,原来的菜刀锈迹斑斑,有些地方都断开了。”
“菜刀现在多少钱?”
文柳记得村里的铁铺里有菜刀,“六百文。”
文柳龇牙咧嘴,转头问文州:“爹,要不咱去打铁吧!”
现在打铁太挣钱了。
月娘忍俊不禁,“你以为这是好干的活?”
文柳拿着几支树枝比划,家里一共有两千六百文钱。
八百文的斧头、六百文的菜刀,还要给阿爹四百文去买粮食,还剩八百文,这钱根本就不够花。
现在粮食还好,十几文一斗(一斗算十斤)。
听说荒年的时候都要十几文一斤。
文柳捂着胸口,这钱还没捂热就要走了吗?
这些钱就买了三样东西,古代购买力比现代还可怕。
一家人搬到新得地方,需要的东西很多。
文柳还要为后面的逃荒做准备,一家挣得那点钱根本不够花。
第二天清晨。
文柳把院子打扫干净,文州就背着竹篓回来了。
他买了菜刀和砍刀,乐呵的掏出磨刀石:“昌大还送了我一块磨刀石。”
月娘嗔怨:“天不亮就起来,那铁铺还能跑不成?”
文州憨笑:“这竹屋也有不少年,许多地方都腐朽。白天黑夜的四处漏风,晚上你和阿柳睡得都不好。”
月娘看文州正经的样子,脸不自觉红了。
“我给你搭把手,咱们先把厨房的墙收拾了,这天冷还要在厨房住一些时日。”
月娘和文州两个人一起去了厨房,查看了几面墙后,准备重新用竹子扎一面竹墙出来,原本的墙壁和新得竹墙之间糊上一层黄泥。
这样既不透风还能保暖。
月娘怕竹子的毛刺会刺伤文柳的手,把她撵到了一边。
文柳自己一个人跑去了山上捡柴火,她打算今天搞个十担八担的柴火,来填补金钱流失的痛苦。
文柳拖着竹筐,吭哧吭哧的在山里捡树枝,从早晨到现在,她把这一片的树枝都捡完了。
她手里拿着自己制作的夹子,捡细小树枝时免去了不时低头弯腰的痛苦。
文柳竹筐里才有一半树枝,但是在她的空间里,已经有了一大堆。
树枝零散的仍在空间的地上,占了不少面积。
空间面积有限,这样放置,其他东西放不了多少。
文柳打算回了家,让阿爹也给自己做一个竹架,把这些柴火整齐码放好。
“喂,文柳。”
文柳回头,看到一个高瘦的少年。
见文柳不搭理自己,少年跑到文柳面前,伸出手:“给我钱。”
这个少年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的模样,比文柳高出了一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