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柳,村民们头不疼腰不酸了。
文州一家被逐出家门这件事,一夜之间传遍了涤水村,就是村里的狗都能说几句。
“柳儿,你好了。”
“呀,阿柳,你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娘怎么能这样呢?”
“文家三丫头…”
你言我语,一心想从文柳这知道些什么。
有的村民都恨不得把自家婆婆叫过来,啥事都能问出来。
文柳根本不理她们。
这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大家都爱看笑话。
“呦,这文家媳妇各个都厉害啊。”
“你来这里干什么?”
无论别人怎么问,文柳都是一副委屈的模样。
“你说,看三儿以前挺倔强的小姑娘,现在成了这样。”
“这文家也太过分了,欺负人呐。”
“女儿不值钱,谁不知道文渊那老头最看重长孙。”
“还想让长孙当官不成,也不看看咱们是什么身份,都是罪人之后。”
“人家长孙都是童生,能一样吗?”
文柳顶着大家的探究目光,往于大夫家里跑。
于大夫前院坐满了病人,学徒在后院炮制药材。
不过三十的于大夫一脸疲惫,颓然的坐在椅子上。
他瞥一眼文柳,皱眉说:“你怎么又来了,没钱别开口。”
文柳从内心翻了个白眼,原主为了换点钱,每次都要在这里当牛做马得干活。
就这样,于大夫还经常仗着原主不懂物价,以低价格收购原主的东西。
直到原主和阿爹去镇上,她看到自己卖的草药,镇上收购价格是于大夫的两倍。
后来,原主也不怎么愿意和于大夫打交道了。
于大夫看到文柳也心烦,这涤水村家家都穷,都让他救济,自己能救多少。
想到阿娘的病,文柳愣愣的站在于大夫旁边。
“你干嘛?”
“我娘咳嗽,有合适的草药吗?”
于大夫伸出手,“有钱说话,没钱走人。”
想到原主被于大夫坑的那些年,文柳倔强的站在于大夫身边。
于大夫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双眼一直噙着泪水。
为了月娘的咳嗽,就算于大夫再不喜,文柳也要坚持,还要努力恶心他。
于大夫不仅要看病,还要抵挡村民们的目光和各种问题。
他实在受不了村里话题中心的人在自己院子里,也不想自己卷入一些是非。
“你赶紧走吧。”于大夫朝文柳摆手,示意她赶紧走。
文柳也不想和这个抠门又爱财的大夫打交道,谁让这五个村就这一个大夫。
“我娘咳嗽了。”
“你娘咳嗽关我什么事?这些都是咳嗽的,你买得起吗?”
于大夫语气不好,摸了摸自己胡子。两撇胡子这些天被他揪得也没有多少。
文柳不说话,可怜兮兮的看着他。
于大夫心烦意乱。
“你家里不是有一片竹林吗?用文火烤竹子,沥出来的竹汁也可以治病。”
听这话,文柳想到了小时候自己生病,妈妈也曾用竹汁做药。
“竹子寒凉,我娘能用吗?”
“我怎么知...”于大夫头昏脑涨,差点说出了真话。
他清了清嗓子:“这个咳嗽倒是奇怪,如今正是春暖花开之际,怎么村子里这么多人都咳嗽,若说风寒也不是风寒,风热吧...哎呀,能用就行。”
于大夫自己都不知道竹沥能不能用,只不过是医书上写过。
至于是风热还是风寒,他认为竹沥这东西应该要不了人性命,只要这丫头别来烦自己就行。
“真的吗?”
文柳求知的双眼,令于大夫有些心虚。
村里人不知道,但是他自己清楚。他也不是什么正经大夫,只不过看了几本医术后,觉得自己可以,就在涤水村开了家医馆。
“行,谢于大夫。”春寒乍暖,文柳猜想村里都咳嗽,有可能是流感,自己可以用竹沥试一试。
如果真的有用,文柳双眼都放了光,自家那么多的竹子,第一笔钱不就这么来了吗?
文柳回家的脚步都雀跃了许多,万事俱备,就差个工具人。
竹林里的竹子又粗又大,自己小胳膊小腿可砍不动。
“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