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建安十三年,曹操遭遇赤壁之战大败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掾。后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渐渐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司马懿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胜出。曹丕驾崩时,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曹叡驾崩时,司马懿为托孤大臣,辅佐幼帝曹芳。后司马懿因遭到曹爽排挤,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京都前去祭陵,发起政变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
司马懿,究竟何许人也?要论谋略、军略、政略等才能和大志、隐忍、果敢等品质,综合比较,恐怕当属三国第一人。正如伟人所评价,“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来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此人不为小利,必有大谋,到底谋的是什么呢?就连曹操如此雄主,也不甚看得透,认为他“有雄豪志”,又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长期以来对他的使用,是既用之又防之。但也有后世人为司马懿鸣不平。并举例说,244年曹爽率军攻打蜀国被困峡谷,司马懿仍忧虑曹爽会失败而劝其退军,如果心中有鬼,完全可以一言不发,坐等政敌自取灭亡。因此,认为司马懿的初衷,只不过是扳倒曹爽,争夺权势。
司马懿,现在正好年方弱冠。吕布在河内期间,没有前去招揽司马懿。原因有四:一则司马懿到底谋的是什么呢?是年轻时就立志,待价而沽、待势而动,规划好凭智谋、掌军权、当权臣、终篡逆的路线;还是在后期政治斗争中不得已被一步步逼上篡逆之路的呢?对此,吕布心里没底。二则司马家是河内的大世家,名门望族,“司马八达”个个皆是一时俊杰。曹操贵为丞相,统治河内之后,都请不动司马懿,吕布又凭什么呢!吕布不是没想过直接派兵把司马懿绑了,生米煮成熟饭再说。且不说,以司马懿的智慧,会否自己一进河内他就开溜了,即便绑架成功,但如今创业初期,需要既用之又防之,对大局不利。三则吕布坚信,不是英雄创造历史,而是时势造就英雄,正如后世有了克隆技术,有人担心万一把稀忒乐克隆出来,岂不给世界带来灾难?这其实是杞人忧天,没有当时的环境和土壤,克隆出稀忒乐又能怎地?同样的道理,即便司马懿年轻时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轨迹,但如果曹叡别短命或者曹爽不那么蠢,他那规划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四则天下顶级谋士,自己很快就会拥有一半,给别的诸侯留区区一个司马懿,无伤大雅。再说,倘若司马懿真投靠别的群雄,今后自己争霸天下才会更精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