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相离

繁体版 简体版
勿相离 > 开局被分手,我开着房车到处旅游 > 第109章 铭记历史

第109章 铭记历史

之后的数百年里,残元势力时不时地会出现于此处,让野狐岭一带狼烟时起,战事不断。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原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蒙古贵族退出中原后,仍保持着对蒙古高原大漠南北的统治,与明王朝相抗衡,这个政权史称“北元”,仍然企图重新入主中原,并不断进行收复大都的军事反攻。

明朝一直想要消灭北元势力,统一全国,于是两者之间不断有战争爆发,但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取胜。

如此,北元蒙古与明朝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维持了长达二百余年。

为此,明大将军兰玉、武安侯郑亨、江阴侯吴高均都曾率兵在野狐岭与敌交战。

1410年,明成祖朱棣率大军北征蒙古鞑靼部也曾来到野狐岭。

野狐岭的防务对明朝的重要性,在这些战斗的足迹里已是不言而喻了。

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

继续与明争战,从东北打到今内蒙古,西征察尔。

1632年,清兵在野狐岭一线集结大军,直到明朝政府答应在章口展开“互市”,才退兵而去。

1644年,清兵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引领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华夏国的统治。

燕京市作为首都,野狐岭一带的军事意义得以延续,也一直将章口市作为战略要地经营,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就是最好的说明。

没有来到野狐岭要塞前,蒋言没有想到的是,在野狐岭一线率先修筑地下工事的竟然会是日寇。

察尔省,华夏国国原省级行政区,简称“察”,察尔特别区建于1912年,察尔特别区政府初驻直隶省章北县。

1928年改置为察尔省,省会驻万全县,1947年6月析万全县县城置章垣市,省会改为章垣(今章口市桥西区)。

1933年,长城战役之后,日寇越过长城,向华北渗透,并于该年春天占领察尔部分地区。

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在章口于1933年5月26日成立察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于6月开始向察尔和热河的日寇发动进攻,在7月中旬将日军全数逐出察尔,此为九一八事变以来华夏军队首次收复失地。

然而,1935年6月6日,四名潜入华夏国察尔省境内偷绘地图的日本特务。

在章北县被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一三二师扣留八小时后放行。

6月11日,日寇借此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6月27日,国民政府指派察尔省代主席、民政厅长秦德纯为代表,与日寇关东军代表土肥原贤二以换文方式签订损害华夏国主权的“察尔协定”,又称“秦土协定”。

在这个“协定”中,国民政府同意从察尔省撤退华夏国驻军和国民党党部,解散抗日机关和团体,聘日寇为军事和政治顾问。

随着第二十九军部队被迫从察尔撤往合北,察尔省近八成的疆域落入日寇的掌控之中,成为了日伪势力的大本营,华北地区最后一道屏障也荡然无存。

日寇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野狐岭的,以沟通坝上、坝上的天堑狼窝沟为据点,弹压当地数千名民工沿野狐岭挖战壕、修碉堡、凿山洞。

从1939年开始,他们在野狐岭一线修筑了庞大的地下军事工事,致使每一座山包都几乎被掏空,仅暗堡就修筑了二百多个,大小交通壕总长达六百余里。

修筑这些工事的日寇部队是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部分部队。

1938年3月在北平地区编成,任务是配属所在军司令部在章口担任地方治安和守备。

其第三任旅团长、被扶桑国内誉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在黄土岭围歼战中,于1939年11月7日我华夏军击毙。

独立混成第2旅团修筑工事的日寇部队,在章口的侵略罪行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结束。

在修筑工事的过程中,每竣工一项工程,他们就将民工拉到安固里淖。

蒙语,意为有鸿雁和水的地方,位于章北县。

史称鸳鸯湖,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

这里水草丰美,鹅雁栖息,从辽、金到元代,一直是皇家游猎、避暑胜地。

秘密杀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屠杀当地民工高达三千余人。

结束日寇暴行的是苏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