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苏力德翻译过来就是“矛”的意思。
是蒙古战神的标志,类似于战旗。
苏力德的顶端为一尺长镀金三叉铁矛,三叉象征着火焰。三叉矛头下端为圆盘,圆盘边沿分别固定公马黑鬃和公马白鬃制成的缨子。
黑色的叫哈日苏力德,白色的则是查干苏力德。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
传说成吉思汗战神之矛——苏力德所指之处,定会奏响战歌。
在蒙古人心中,苏力德是战神的象征,是蒙古勇士集结的旗帜。
哪里竖起苏力德,哪里就永存着不朽的蒙古精神。
苏力德黑色是蒙古民族的苍天之灵,象征着战争与力量。
白色苏力德是蒙古民族的整体象征,象征着和平和权威。
据说当大汗出征时就会树立起黑色的苏力德,而大汗在营地驻牧时,就会树立起白色的苏力德,现在的那达慕上,一般也是白色居多。
关于苏力德的由来,它的传说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据耶律楚材自传记载,公元1162年农历7月铁木真(尊号就是成吉思汗)出生的时候,手中握着一块胎血。
掰开后发现,是一个两头尖尖的菱形图案。
后人说成吉思汗手握着“苏力德”出世,是上苍派来拯救蒙古民族的英雄,“铁木真”则是铁之变化的意思。
后来由金国来到蒙古的金帐第一谋士耶律楚材派俘获的灰熊国能工巧匠按此图案打造了一个标志物。
取名苏力德,设在成吉思汗金帐的顶部,并作为蒙古军队的军旗和军徽图案。
从此,苏力德就代表着战神,代表着成吉思汗,表示着至高无上。
而第二个传说,成吉思汗曾被围困在一个叫千棵树的地方。
正在危急时刻,他翻身下马把马鞍倒扣在地上。
向着苍天大喊:“长生天父亲啊,请救救你的儿子吧”。
话音刚落,从天上落下了长矛一样的东西。
手下名将木华黎要从树上取下来。
但他三次都没有成功,成吉思汗恍然大悟,他亲自踩在马背上,取下了这个东西。
从此 ,成吉思汗举着这个长矛,长矛指向哪里,哪里就奏响了凯歌。
它成了成吉思汗所向披靡的旗帜,又是太平无事的吉祥物。
蒙古贵族一直有树立长矛的习惯。
原始的蒙古部族认为,长矛是一个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当他被腾格里召唤之后,他的灵魂就会寄托在他的长矛之上。
守护着自己的家族,并带给家族中的战士以勇气和力量。
如今蒙古族有很多传统的祭祀活动。
如祭敖包、祭火、祭祖、祭天、祭祀苏力德等等。
其中苏力德祭祀也是重要的一个祭祀活动。
蒋言昨晚也从旅游攻略上得知,这次旅途还会途经一个名为西乌珠穆沁的大草原。
那里每年农历七月初三都会举办苏力德秋祭,祝福秋天丰收,草原无灾无难。
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都值得被人尊重和学习。
“苏力德”代表着蒙古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坚毅与信念。
“苏力德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魂。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里有苏力德,眼中有火,脸上有光,奋发向上、锲而不舍。
整个度假村给蒋言印象比较深的有三项。
其一,演出的时候在仅有的面积中可以容纳那么多人骑马,并且井然有序。
其二,就是打树花表演,非常令人震撼,打树花是合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合北省章口蔚县暖泉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相传最早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
富人们都会燃放烟花庆祝,可那时候贫苦人并买不起烟花。
于是,打铁匠就从打铁时飞扬四溅的火花中得到启发。
将生铁用高温融化成铁水撒到城门的砖墙上,那场景就像一朵朵烟花绽放。
打树花的节目开始时,将度假村中央广场的气氛带入整个节目的高潮点。
这时只见打树花的师傅赤裸着上身,头戴斗笠的走到广场中央。
在传统的打树花节目里,师傅会身穿羊皮袄,头戴斗笠,做好防护以免烫伤,再拿着特制的瓢,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