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萨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是青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
大昭寺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
甚至在啦萨当地人心中,大昭寺的地位与布达拉宫不相上下。
大昭寺是朝圣者的圣地,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朝圣者跪拜进藏,就为了朝拜大昭寺。
此时。
节目组众人站在大昭寺的前广场中。
广场很大,最前方,矗立一座恢宏的建筑,红白相间。
看起来就像是一座缩小版的布达拉宫,顶上还矗立两座金顶。
广场两侧,竖立着两个高约十米左右的经幡杆,上面绑满了经幡,五颜六色,随风飘荡。
在两个经幡杆之间,是一座巨大的铜制香炉。
里面插满了点燃的香。
不少游客都围聚在香炉前许愿祈福。
香火的味道,在整个广场中飘荡。
众人还没有走进寺庙,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庄严与神圣。
“我们要不要也在这里上柱香?”
冉柳问道。
“等等,真正的大昭寺还在里面,我们到那里再上香祈福。”
走到门口,众人依次买了一些香烛。
穿过寺门,走进大昭寺。
入眼就是金光闪闪的一片金碧辉煌、恢宏盛大的寺庙。
寺庙中传出阵阵梵音。
聆听着空灵的梵音,众人感到心里瞬间安宁。
大昭寺金顶上金光闪烁,点缀着各种金饰,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
大昭寺的主殿高有四层,两侧列有配殿。
还没进去,就能看到各种木雕与壁画。
庭院中香火旺盛,得有好几十人整齐的跪拜在地上。
手中拿着香火,半坐、俯身、跪拜......
各种喃喃声、祈福许愿声音、诵经声不绝于耳。
浓郁的轻烟不断在空中飘散,香火的味道已经沁入庙宇内的每一根柱子,每一尊佛像,每一寸土地。
一进入寺庙就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庄严。
寺庙里跪拜祈福的人太多,每一个信徒脸上都流露出一丝虔诚。
蒋言也将手中的香点燃,和周围人一样,半跪在地上,微闭着双眼,开始祈愿。
良久之后,他睁开双眼,高举手中三炷香,弯腰跪拜。
看着蒋言的背影。
冉柳心情有些复杂,没有想到蒋言还有这么虔诚的一面。
良久之后。
冉柳也学着蒋言的样子点燃香,心中默默许下一个愿望。
将三炷香插在了香炉中。
人终归是要有信仰的,也要去尊重信仰。
信仰,在现代社会是一个稀缺的词,对现代人的指控之一,就是缺乏信仰。
人,总要有点追求,有点信仰。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失了信仰的人,心灵空虚而脆弱。
罗曼罗兰曾说过:
“人这一生,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
有了信仰,人生才更加高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它可以让你明白自己是谁,明白自己为何而生,并明白自己最终的归宿。
纪录片《茶马古道》中,藏民为了到啦萨朝圣。
单程七个月,数千公里都在磕头行走,那种深深的虔诚,是他们的信仰。
也正是因为这种信仰,才得以让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展现出了极其浓烈的生命力。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但一定是为了崇高的事物,有追求的活着。
他们精神强大, 从不畏惧合理的冒险,也从不哀叹自己的处境。
释迦牟尼,可以割肉喂鹰,以身饲虎;革命先烈李大钊、孙中山、陈独秀可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文化斗士鲁迅,为了信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民族英雄文天祥,一样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叹。
这些人,他们的信仰、人格、风骨、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只要人类存在,就永远流传,化为人类的灵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所以,我们虽然平凡,但也在去努力遵循着我们内心的信仰。
摄像小哥将眼前的场景全部拍摄下来。
数十